近年来,胜利街道党工委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为主线,以“党建全域联盟”为载体,以“微治理”为切入点,全力推进“组织建在小区、服务聚在小区、难题解在小区、民心融在小区”,不断推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赋能升级。
汇聚先锋力量,“小细胞”彰显“大作用”。2020年,街道党工委实施“党建合伙人”品牌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聚力。今年,在深化“党建合伙人”品牌内涵上升级为“党建全域联盟”,吸纳有志于基层治理的行业单位组建“联盟成员库”,共与85家单位签订“党建全域联盟”协议书。联盟成员以组织联建、理论联学、队伍联抓、项目联办、资源联享等方式,通过项目实施聚集各方力量服务基层治理。2021年,收集问题清单238条、需求清单195条、实施项目302个,有效解决小区治理难题。

胜利街道党工委与柳州日报社全媒体采写中心 “党建全域联盟”单位召开联席会
签订“党建全域联盟”协议书
胜利街道党工委与“党建全域联盟”单位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嘉华社区党委与“党建全域联盟”单位开展“绿色新庭院”植树活动
建立治理闭环,“小网格”托起“大服务”。积极探索老旧小区“微治”模式,利用“四个机制”实现“接事、议事、反馈”网格治理闭环。一是推行“双轨接事”模式,线上利用党员群、业主群及时收集民意;线下通过入户走访、设置“民意速递箱”,让居民诉求直达党支部。二是坚持“三会议事”制度,建立以“微网格”支部为主心骨,居民代表、物业、“四联双报到”单位等多方参与的联席会议,定期召开“协调会、评议会、听证会”对收集的问题进行协商议事,推动小区治理接地气、顺民意。三是实行“民情民意代办”制度,设立民情民意代办站,采取“定时服务和预约点单”相结合方式,为居民提供医保、养老等代办业务,打通“最后一公里”。四是建立“民意反馈”制度,在小区楼栋设立“民意墙”,公示问题解决方案、办理情况等,让居民全程监督评议,实现“事情在网格办理、工作在网格落实、问题在网格化解”。

民情民意代办站为居民开展服务 讨论居民自治管理小区后续方案

定时打开“民意速递箱”收集民意 为民办实事项目公示栏
延伸教育阵地,“小人物”讲好“大故事”。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吸收联盟单位“红色资源”,打造街道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初心学苑”,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将党史教育延伸到居民小区,夯实党员的初心使命。通过组建一支党员讲解员队伍、每月一个教育主题、每月一场文化惠民活动、半年一次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队一题一场一次”系列活动,使初心学苑成为传承红色血脉的“记忆讲堂”。8个社区开展红色菜肴比拼、“忆峥嵘岁月”革命老兵茶话会、百部红色电影展播等文化惠民活动78场,覆盖8000多名党员和群众。

初心学苑特聘讲师李龙涛为辖区党员分享阅兵式上的故事
社区党员到初心学苑参观学习
唤醒共治活力,“小单元”释放“大能量”。依托“党建全域联盟”平台实施“百家联盟单位千名志愿者服务万名百姓”的“百千万计划”。一是扩充朋友圈实现百花齐放。与柳州日报社、市两新组织红色学院等单位洽谈签订“党建全域联盟”协议,将联盟成员扩充至100家以上,为基层治理难题集聚更多红色资源。二是扬起志愿旗展现千姿百态。选拔联盟党员组建千人党员志愿服务队,让党旗在收集居民诉求、实现居民微心愿、常态化疫情防控等工作中飘扬。三是织密服务网联通万家灯火。针对老旧小区多、征迁安置户集中的特点,在嘉华社区胜利九区实施“创熟”治理模式,依托小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一长两会三站”,推行“五在九区”工作法,构建党建引领、资源共享、协商齐治的小区治理体系,打造助人自助、齐治共管的“熟人小区”。推广“微治”和“创熟”模式至街道34个小区,惠及居民达3万余人,让群众充分感受到小区治理带来的“幸福温度”。
胜利九区党群服务中心组建三支小分队
胜利九区锋巢治理小分队医疗志愿者开展义诊服务

胜利九区党员蜜蜂小分队开展创城宣传活动 胜利九区银龄互助队队员协助行动不便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