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集聚优秀人才和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之间的关系作出了深刻的阐述。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迈向党建科学化,在解决了思想这个首要问题之后,干部人才问题就成了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
“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是明确要求,也是有力保障。在新的征程中,需要明晰哪些观念?需要破解哪些难题?需要探索哪些新路?这些问题,无一不深切呼唤着实践的持续回答。
——编 者
屡历风雨洗礼依然生机盎然,是因为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一大批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干部
7月2日,来自海内外的66名应试者走进考场,参加辽宁省13个国企领导岗位招聘的面试。至此,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已成为辽宁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1995年到2008年,先后5次公选;2009年,首次采取省市县乡四级联动的方式,面向海内外公选98名领导干部;去年,面向全国公开选拔5名高校校长。
在中央机关,在大型国企,在各省区市……类似这样的放宽视野选贤识才的生动实践、宝贵探索可谓不胜枚举,这是对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的生动诠释。
“只有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党建科学化水平才能提高,党和人民的事业才会大有希望。”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龚维斌说,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干部队伍的论述,精辟深刻地阐明了做好选贤聚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这是一项不得不做,而且还要全力以赴、全心投入做好的事情。
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硝烟弥漫的战争时期,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一大批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干部,这是我们党能够不断从胜利迈向胜利的重要保证。一个生动的事例是:改革开放之初,以邓小平、陈云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战略高度选拔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保证了我国30多年来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王素莉认为,探究过去30多年取得举世瞩目辉煌成就的原因时,一定不能忘了这一条,“作用至关重要,影响极其深远”。
反面的深刻教训犹在眼前。苏共长期执政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保守狭隘的宗派主义干部政策,把许多有文化的、才华横溢的人才排斥在干部队伍之外,把一些有改革创新意识的干部视为“另类”,造成干部队伍老化、僵化,许多领导干部为守住既得利益求稳怕变、固步自封,与快速发展的外部世界脱节,错失了改革发展的有利时机。这是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对于广大干部来说,奋斗目标已然明确,艰巨使命已然在肩,实有必要认清自己在党的事业中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责任,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追随先贤步伐,作出自己的贡献。
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
今天,电影《杨善洲》在全国公映。一位退休后上山植树20多年、把价值数亿元的林场捐献给国家的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楷模,再次感动无数人的内心,震撼许多人的灵魂。
张思德、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郑培民、沈浩……一长串耳熟能详的名字,他们无一不是我们党的优秀分子。然而,虽然党的干部队伍总体上是一个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优秀群体,但与事业发展要求承担的历史责任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差距,甚至还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如理想动摇、信仰危机、腐化堕落等亟待解决。
正是基于这一现状,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从才德兼备到德才兼备,再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我们党的用人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
对于我们党来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凭实绩使用干部,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让所有优秀干部都能为党和人民贡献力量。
而对于党的干部来说,前进的方向同样明确。王素莉认为,理想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仰危机是最致命的危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干部首要的是树立科学信仰,就是胡锦涛总书记高度概括的“一个基本、三个坚持”。
如何培养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也攸关事业成败。“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这就深刻阐明了干部和人民之间的关系:干部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要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心纾解群众疾苦,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吴孟超,17岁时从马来西亚回国参加中国共产党,一生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和人民健康奋斗。广东韶关市原公安局长叶树养,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偷偷跑到五台山问卜前程,最后发展到无论公事私事包括送礼受贿都要算一卦。2010年9月因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死缓。对于党的干部来说,前者资学,后者足鉴。
孔繁森在日记中写道: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党的干部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2008年7月19日,云南省孟连发生严重的警民冲突。“群体性事件背后往往藏匿着腐败,胶农的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云南省纪委在“7•19”事件发生后成立了专案组深入展开调查,挖出了一系列串案窝案。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前者可敬,后者足诫。
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
7月12日,中央党校第30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来到中组部。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与他们亲切座谈,并指出,中青年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战略接班人,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更好地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事业重任。
大量事实表明,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重大斗争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大批年轻干部能够不断涌现出来,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
把年轻干部送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基层一线、关键岗位去锻炼,这是我们党培养锻炼干部的一贯做法。龚维斌认为,现在的年轻干部文化素质、专业水平都比较高,但缺乏基层实践和艰苦环境的磨练。正在中央党校中青班学习的共青团江苏省委书记练月琴则表示,自己曾在基层一线锻炼过,在复杂环境磨练过,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砥砺了品质,锤炼了作风,是一段终生受益的宝贵经历。
2010年,中组部选派了65名中央机关优秀中青年干部到省区市交流任职,得到基层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好评。而今,许多干部已经高票当选为地、县级领导干部。一些年轻干部致信中组部反映,在基层不到一年,经受的压力,经历的复杂矛盾,得到的锻炼和提高,胜过在机关工作十几年。
对于年轻干部来说,则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付出和牺牲,毕竟,论资排辈的保守思想还很有影响,社会上对于年轻干部年纪轻轻就担任要职存在诸多怀疑,在这种情况下,年轻干部更要踏踏实实干事创业,凭科学发展的实绩、高尚的品行和过硬的作风,赢得群众信任、社会认可。
与此同时,对年轻干部还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王素莉说,对年轻干部严是爱、松是害。一些原本很优秀的年轻干部,走上与党和人民希望、也与他本人原来追求相背离的道路,放松自我约束是一个重要原因,坚持“四严”尤为必要。
(李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