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强区富民
——柳南区着力打造基层党建品牌工作纪实系列报道三
重实效 惠民生
党员送上“金钥匙”,农民打开“致富门”。覃卢露,是柳南区委组织部优秀组工干部,她作为太阳村镇桐村“挂职干部”,一挂就是两年。覃卢露结合桐村实际,引导当地农民种植133公顷韭黄,去年,桐村种植韭黄农民人均收入近万元。
党建重实效,群众得实惠。柳南区通过开展“打造广西最美丽新农村”活动,助推“百企联百村,服务新农村”示范点,利用城郊优势,以党组织作用发挥、素质提高来促进科学发展,把农业作为工业的第一车间,延长产业链条,树立“同心”品牌,以“三产用地、土地增减挂钩、农村观光、一村一品、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为中心,初步建成西鹅葡萄基地、上等韭黄基地、太阳村养殖基地等五个千亩基地。去年该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1500元,净增2107元,比上年增长20%,位居广西第一,是近年来柳南区农民收入增速最快、增加最多的一年。柳南区也出现了农民腰包鼓起来、乡村面貌靓起来的新气象。
以现代都市型生态农业为特色,柳南区打造“农村精品党建示范带”,针对近郊、中郊和远郊农村,分门别类地实施不同产业发展战略。近郊农村,实施城中村改造,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中郊农村,实施以生态农业示范项目建设为重点,培育竞争力和带动劳动力强的特色农业产业,如观光旅游农业、生态农业、蔬菜种植、现代物流等,着力增强都市生态农业示范核心功能。远郊农村,依托区位优势和自然优势,实施连片集中发展,大力发展传统基础农业,兴建菜篮子工程,推进“一村一品”特色品牌农业。“广西县区最美新农村”一路高歌猛进。
在推进“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中,涌现出一大批“万元村屯”和“十万元示范农户”;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村屯道路、节水灌溉改造、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成效明显,特色农业逐渐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韭黄种植和蛋鸡养殖规模扩大,分别位列广西县区第一、第二位;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继二湾新村后,山湾村等5个试点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50栋农村新居已拔地而起;帽合村安置房,渡口村整村改造,正有条不紊地开展……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具体要求,让农村基层党组织“强”起来、农村基层干部素质“高”起来、农村群众“富”起来。该区从区直机关党员干部中选派5名优秀党员干部驻贫困村任“第一书记”。“第一书记”走出机关、深入田间,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同农村基层干部一道,把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措施兑现到千家万户,有效解决了农村基础设施、农田水利灌溉、农业结构调整等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群众增产增收。
(刘兴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