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柳南动态 基层党建 人才工作 干部工作 行动学习 党建时政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工作 >> 文章内容
 站内搜索
最新新闻
· 中组部召开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
· 柳南区:打造乡村高素质干部队伍
· 中办国办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
· 柳南区银山街道广电社区:党建领航促和谐 民族团结共发展
· 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任务和主要方式
· 关于划定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合格分数线的通告
· 柳南区潭西街道在水一方社区:“六六聚言堂”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路径
· 李干杰出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序言》暨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出版座谈会
· 柳南区:做实做优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组织员队伍建设
· 全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进会召开 文东福出席会议并讲话
热点新闻
如何让「千人计划」人才引得进还留得住
 
发布日期:2012-03-13
 权威统计显示,自2008年启动至2011年底,国家“千人计划”已分6批共引进1510人。全国各省区市也相应出台了“千人计划”或“百人计划”。作为一个特定人才群体,“千人计划”专家已成为我国实现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资源。但与此同时,一个新的问题摆在各级政府面前:如何使海外高层次人才引得进,还用得好、留得住?就此,本报记者在“两会”上专访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王钦敏,求解应对之策。
分类分析,把服务做到“点”上
 “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政府要分类管理服务,比如分成工科、理科、文科等等。”王钦敏认为,导致海外人才“流回”国外的原因较多,有客观条件影响,也有主观认识定位不切合实际等因素。“要分类分析、积极引导,创造环境,不要急功近利,以短期创业成功率论成败。”
 他建议先要针对引进人才的学科和专业特点、在国外工作与生活的时间年限、技术经验进行具体分析。“刚毕业回国就要创业,需要仔细分析他是否有这个可能。最好建议他们到高校、研究所或相关企业,先学习了解国内情况,不然一定水土不服。”
 “无论是人才本身还是政府机构,不要把创业看得那么容易。希望过高,将带来过早的失望和怨天尤人”。因此,拥有海外工作生活经验15年的王钦敏建议,要从国家层面,分专业、分层次抽样调查,回顾分析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中,哪些人真正发挥作用,他们具有什么特性;哪些人是“引来引去、难以落脚”,他们又有什么特征。
 他认为,这样有利于在今后“有针对性的引进,减少流回率”,把好“源头关”。“通过分析研究,把服务做到点子上,才能留住人。”
 鼓励国企成为引进高新技术人才“沉淀体”
 “要重视引进人才中在国外有较长工作经验的人士,但这些人回国后短期很难组建创业必须的团队,他们‘头大脚小’,在国内创业没有‘根’。” 王钦敏建议,对于这类人才,应该鼓励在大型企业特别是有实力的国企扎根。
 “目前国企存在研究开发投入与销售额的比例严重偏低的问题。要鼓励国企加大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力度,主动成为一个海归的沉淀体,并借此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储集国企‘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人才队伍。”因此,他建议国家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国企“吸引容纳”海外高层次人才,将创新人才和新产品研发纳入国企高管考核指标。
 建立科技成果评估体系,促进技术和资本有机结合
 采访中,记者明显感到,“分类服务”一直是王钦敏观点的主线。在分析“留人”策略中,他针对“有海外工作经验10年以上、项目技术较成熟”的人才,提出要建立健全科技成果投融资评估体系,为具有较成熟技术成果的人才和投资者之间架起一座桥,使他们的核心技术能转化为产品上市,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
“现在不缺钱。关键是有钱的人不知往哪里投,有技术成果的人不知钱在哪里,中间缺一个桥。”王钦敏认为,这不是一个单纯的信息对接问题,而是科技成果专业评价体系“断层”的问题。“成果转化说起来容易,但目前抓手没有,关键是要建立有公信力的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估体系。这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当务之急。没桥难以过河,就看我们要不要搭建,何时搭建。”
 “投入求回报。如果没有权威的科技成果评价,投资者不敢投入。因此,这个评价体系一定要很专业化。国家根据行业、专业特点,建立科技成果评估体系,跟上配套服务。”王钦敏建议,注重培育和引进一批“有管理经验,有投融资经验的人才”,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服务。
 营造好大环境,“留人”不是问题
 “引进人才中有观望想法的,我觉得可以做进一步分析,有的是因为他们的小孩在国外就学。”王钦敏说,“部分中年学者,学有所成、年富力强,但他们的孩子才十几岁,举家回国,小孩考大学是一个大难题。”
 “还有来来去去解决签证等麻烦问题,建议发海外华侨华人特别身份证给这部分人。”王钦敏认为,“服务到位,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
 “国家要打造大环境,比如完善教育、医保方面的建设。大环境弄好了,引进而且留住海外人才不成问题。”王钦敏特别强调,“中国古代有伯乐一说,但如果大家都想做伯乐,就是错误了。真才可遇不可强求,打造环境更重要。”
 采访最后,他告诫说,“不要在人才引进的数字上进行攀比,关键是对人才分类,分析问题原因在什么地方,做好服务。”(黄欢)
上一篇: 营造青年人才成长良好网络舆论环境 下一篇: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负责人就全国人才资源统计工作答记者问
 
中共柳州市委组织部主办 | 柳南区委组织部承办│电话:2825584 | 地址:柳州市文昌路66号│邮编:545006 | 桂ICP备2021006142号-5
©2007-2016 中共柳州市委组织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