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干好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是我们所有第一书记都会想到的事情。以我个人观点,粗浅地认为有“三得”可干好贫困村第一书记工作,即吃得苦头、干得事情、赢得民心。
一是吃得苦头。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无论是于工作,还是于生活,都面临着相比于城市要艰苦得多的环境。工作中面对的是朴素的农民群众,泥泞的乡村道路,坎坷的田间地头,一望无际的大山;生活中面对的是简单的饮食,简陋的房屋,不便的洗漱。因此,身为贫困村第一书记,我认为,必须吃得了苦头,无论是工作中的苦,还是生活中的苦,都要吃苦在先,而且还不一定享受在后,因为必须与贫困村群众在苦中谋事,在苦中成事,才能坚持下去打好扶贫攻坚战。
二是干得事情。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无论于职责,还是于感情,都面临着干事创业的复杂问题。贫困村的贫困现状,是生活于富裕地区或城市的许多人们,是无法想像的。在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道路通行不便,农业和人畜用水不便,居住房屋简陋;群众文化较为落后,思想保守,生产技术不高,农业效率低下。因此,身为贫困村第一书记,我认为,必须干得了事情,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向上主动联系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加大项目和资金倾斜力度,争取项目和资金开展扶贫攻坚工作,抓好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村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下主动深入群众,到群众家中,到群众生产一线的田间地头,了解民心和民生,过问群众冷暖和疾苦,反映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生产生活问题。
三是赢得民心。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无论于政治要求,还是于人间感情,都面临着如何赢得众多群众的人心问题。第一书记的人心向背,能在一个侧面影响和决定着党的农村基层执政的人心向背。在贫困的基层农村,公共服务对农民群众的历史欠账较多,人们在思想上、物质上的落后,反衬出来的就是对于公共服务最大化的需求。因此,身为贫困村第一书记,必须从政治上、感情上赢得了民心,要在思想上对群众进行帮扶,放下自己不应有的“架子”,带领和发动群众学习党和国家的兴农惠农政策、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主动摒弃“等靠要”的落后思想;在物质生产上对群众进行帮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带着自己特有的对待群众的感情,充分调动和发挥贫困村群众的生产创造性和积极性,使其通过政府扶持、自力更生和社会关心尽快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尽到第一书记的身体力行,从而把党的执政根基牢固植于最基层的农村。
(张世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