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小川同志深入良双村大保屯开展脱贫攻坚摘帽认定工作

石平在张贴建档立卡贫困户收益明白卡
“红水有对父子兵,名叫小川和石平,脱贫攻坚把心操,心系百姓真扶贫……”说起石小川、石平这对父子,融水苗族自治县红水乡的干部群众都赞不绝口。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石小川是红水乡安监办副主任,石平是红水乡扶贫站信息员。父子俩一起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上,被当地干部群众传为佳话。
石小川,是一名老党员,在红水乡政府工作已有28年,深得当地干部群众信赖。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他除了做好安监工作,还严格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入户走访帮扶、宣传扶贫政策,为当地老百姓解决了一道道难题。
石平,是一名刚大学毕业的学子。今年2月份,石平向父亲石小川表示,想回家乡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我爸很支持我回家乡搞扶贫工作,能为父老乡亲做贡献,但他要求我要做好思想准备,因为红水乡是深度贫困乡,工作量很大,有时会连续加班,工作很辛苦,同时,要求干工作就要干好。”石平说。
就这样,这对父子就同在一条“战壕”上作战,村民时常看到他们在扶贫一线工作忙碌的身影。
石小川联系的是红水乡良双村。2015年,经精准识别认定贫困户有632户2682人,贫困发生率63.41%,脱贫任务重。作为本地干部的石小川同志主动请缨帮扶良双村。
为帮助村民顺利脱贫,平日里,石小川骑上摩托车,入户走访贫困户,了解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
贫困户赵志阳夫妇缺乏技术,收入单一。石小川马上推荐该户参加劳动技能培训,经培训后进城务工,年收入5万多元,2018年该户光荣脱贫。
贫困户赵有发,因需照顾身体不好的冯三妹,又供两个孩子读书,无法外出挣钱,生活困难。石小川经过咨询后,为该户申请了低保。
要想全村精准脱贫,村里没有主导的产业是不行的。石小川会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党员、致富能手、贫困户代表进行座谈,征询本村发展的建议。经过集体分析讨论,一致认为采用“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发展木耳产业,适合良双村实情。最终,全村78户参与木耳种植。同时,引导村民自主发展产业,全村有212户发展种养,共获产业补助60多万元。
一个在村里忙,一个在扶贫站里忙。
石平,成为信息员后,他积极学习、虚心请教,工作很快就上手了。白天信息采集录入使用系统的人员多,影响录入效率,石平就到村里采集信息,当夜深人静时他就忙着录入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们的工作看似很简单,但每一次对数据更新调整,都关系着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能有半点马虎。”石平说。
天有不测风云。今年的贫困户脱贫摘帽“双认定”工作开始后,石小川忙着入户,加上长时间的劳累,10月31日,他突发脑溢血,住进重症病房,经过抢救,保住了性命,却留下后遗症,至今还在医院疗养。
“父亲是我的榜样,我要把扶贫工作干得更好。”石平说。
“他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主动担当,安全生产工作让人放心。”该乡党委委员副乡长石奎说。
“他熟悉良双村,扶贫业务精,是扶贫线上的骨干,希望他早日康复。”红水乡乡长蓝永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