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启动以来,融水苗族自治县对209个村级班子进行精准把脉,着眼通过换届补齐班子短板弱项,下好村(社区)“两委”换届“一盘棋”,着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
精心调研,激活引贤聚才一池春水。开展“一村一研判”工作,把好村情民情“主动脉”,对“一肩挑”人员和班子结构进行综合分析,按照村情实际和产业发展需求,按照1名县领导包乡、1名乡镇领导干部包1个村的原则,完成了对全县209个村(社区)、1605个自然屯调研摸底,弄清班子的年龄、性别、学历、专业特长和个人性格特点等结构组成,做到了基本情况、存在问题、思想动态“三个摸清”。把挑选党组织书记人选的目光放到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四类人员”,由包抓乡(镇)的县级领导牵头,对合适的人选进行分析研判,由乡(镇)村(社区)主要干部上门开展一对一谈话,了解本人思想意愿。派出工作组上门宣传政策,帮助优秀的年轻人才坚定信心,回到村上带领党员群众建设美丽家乡。通过用心摸排引才,已建立村级后备人才队伍管理台账和建立动态的村级后备力量队伍库,储备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278人,培养储备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致富带富能力强的“一好双强”型村级后备干部1050人,并安排包村领导、第一书记、村“两委”对村级后备人才进行“一对一”结对培养锻炼。
用心留人,在提名留任上下足功夫。健全完善村干部任职县级联审的长效机制,坚持以推进农村(社区)发展为根本,以党员群众满意度测评为基础,对现任班子成员进行逐人分析研判,完成1186名村“两委”干部任职资格进行联审,确保品行好、能干事的优秀干部在换届中继续得到提名。对特别优秀并继续提名的适当放宽年龄、学历等条件,对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有负面情形的49名村干部在推荐提名中排除在外。引导一大批现任干部继续留任,保持村级班子的相对稳定。目前,132名现任党组织书记、45名现任村委主任继续提名,101名村“两委”干部、致富带头人或返乡创业能手继续提名,并安排178名乡镇领导干部与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建立培养联系。
尽心把关,因村施策提高选人质量。严格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好干部“二十字标准”,把好选人用人“五个关口”,坚持“调弱留强、好中选优”的原则,通过综合研判,优先从党性强、素质高、敢担当的村支书中选人。对少数村支书年龄偏大、能力偏弱,不适宜继续担任职务的,推荐是党员身份的优秀村民委员会主任为“一肩挑”人选;对少数确无合适人选的村,采取多种方式动员农村致富能手、复转军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农民等方式确定人选。同时,有意识安排到村委协助工作,提升业务能力和群众认可度。组织参选人员登台亮相,表工作决心、晒工作实绩,使党员群众心有所思、心有所向。目前,确定“一肩挑”意向人选209人,平均年龄45.4岁,其中中专学历100人,大专及以上学历35人。
悉心关怀,积极引导放下思想包袱。制定下发《融水苗族自治县关于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方案》《融水苗族自治县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十条措施》等文件,紧密结合基层党建工作“两随机”督导、基层党建主体责任履行情况考评和“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活动,由组织部牵头组织业务骨干30人组成10个督导调研组深入全县209个行政村(社区)开展集体谈心谈话,20个乡镇党委书记遍访各行政村,逐村开展谈心谈话,由镇党委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深入村(社区)开展谈心谈话。注重做好不再提名人选、转岗人员思想工作,通过谈心谈话摸清他们思想、生活、工作情况,帮助解决困难问题,引导摆正位置,放下思想包袱,调整好心态,“量体裁衣”发挥智能才干,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鼓励经验丰富的村干部继续发光发热发声。同时,做好离任村干部信息更新,在职村干部待遇、离任村干部提资补贴全部落实到位,稳步做好后续服务,为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