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于建教学楼了,今后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木楼倒塌,也不用担心学生被雨淋啦!”4月28日,在“两省一屯”的乌英苗寨,贵州省从江县翠里乡南岺村乌英屯吴仕生老师高兴地说。
自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以夜访群众为活动载体,利用群众晚上在家的良机,组织党员干部进入苗家侗寨与群众足膝谈心,问民情、解民困,在基层一线解决群众的困难。当得知“两省一屯”的乌英苗寨小学在上世纪60年代建成的木质结构教学楼摇摇欲坠,危及师生安全时,该县杆乡党委、政府即采取措施,把学生疏散到两户群众的木楼里上课,并及时向有关部门申请资金、项目。今年2月,该县杆洞乡终于获得49万元建校资金,乡党委、政府马上组织工程队进入乌英屯施工建设,学校用地由贵州省从江县翠里乡南岺村乌英苗寨无偿提供,占地面积90多平方米,将建成总面积为263多平方米的二层教学楼、学生食堂,目前已建成了一层多的主体工程。
“我们还将开通乌英至贵州南岺的5公里多的公路,今后我们去贵州从江县翠里乡办事更方便了,山里的木头也能更快地运出山外出售,收入更高了。”4月28日,该县杆洞乡党鸠村乌英苗寨梁成兵兴奋地说。“在夜访活动中,两省的群众强烈要求开通乌英至贵州从江县翠里乡南岺公路,我们急群众所争,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目前已正式立项。”该县杆洞乡党委书记杨仕元心有感触地说。
据悉,自古来,“两省一屯”的乌英苗寨,是由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乌英苗寨与贵州省从江县翠里乡南岺村乌英苗寨“两省”苗族同胞共同居住,距广西融水县城160多公里,距贵州从江县城40多公里,是一个典型的“两省一屯”苗寨。全屯130户650人,其中贵州36户,广西94户。乌英小学共有学生40名,其中贵州14名,广西26名,由贵州、广西两地两名教师执教。
“长期以来,我们屯两省群众树木楼、办红白喜事等,都互相帮忙,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4月28日,“两省一屯”的群众在修整公路排水沟时,贵州省从江县翠里乡南岺村乌英苗寨潘永雄如是说。
近年来,贵州方投资数十万元,为整个寨子硬化了3900米的巷道,并实施了农网改造建设,成为该县杆洞乡首个用上农网电的村屯。而广西方则出资50万元兴建桥梁一座,全面实施村寨防火改造、茅草房改造工程,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惠及“两省一屯”的苗族群众,有效促进两省交界地区少数民族间的团结、和谐、稳定。
(融水县委组织部 龙林智 覃滋柳)(原载《广西民族报》2014年5月2日头版,《柳州日报》2014年5月8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