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者
——融水镇水东村蔬菜种植能手、优秀共产党员雷敏猷
融水镇水东村与县城仅一河之隔,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条件,群众因地制宜,以传统的方式种植蔬菜供应县城市场。融水大桥建成以前,因为融江河的阻隔,船只几乎成为人们与外界交往的唯一交通工具,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影响。
2003年12月,融水大桥和融水至东江二级公路建成通车,给水东村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融水镇水东村民、优秀共产党员雷敏猷同期声1:因为没通车,当时种出来的东西,只能靠肩挑到河边,然后用船运到河对岸去。一天挑一两转上下码头,相当辛苦,所以群众对投入生产也没有什么积极性。//现在通车了,我们可以放开手脚,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蔬菜规模生产上来,不仅供应我们本地的市场,还可以把自己的产品销到省外。】
雷敏猷是水东村雷巷屯一位普通农民,一名基层共产党员。时任该村村民委主任的他,凭着多年从事蔬菜种植积累下来的经验,率领群众一改过去传统的种法,筹建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种植。使蔬菜规模种植逐步成为该村村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产业。说起当年的创业艰难,雷敏猷仍然记忆犹新。
【雷同期声2:首先是栽培技术方面,病虫害防治不是很掌握,后来呢通过多年的摸索,买些种菜的书,订些科技报,出去参观等等方式,逐步掌握栽培技术。第二个困难就是市场销售,以前种量少的时候没什么大问题,后来逐渐种植面积拓宽了。。。。。。人工材料什么都去了,种出来又卖不出去,后来经过分析,关键是我们栽培的季节问题,市场上多的时候生产出来肯定难销售了,后来就通过一些新的技术,把这个产品尽可能地提早或延后。。。。。。】
2007年5月,通过参加在融水镇举办的农业生态工程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雷敏猷对无公害蔬菜发展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但是想扩大生产,自家的几亩田地毕竟有限。为了形成规模生产,近几年来,雷敏猷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方式,在本村及邻村租下近百亩土地,采用大棚三避、大田双膜覆盖等技术,根据季节变化种上不同的蔬菜品种。
以前怕卖不掉不敢大面积种植的,如今雷敏猷把它种在了自己的地里。眼前这一片冬瓜马上可以上市了,雷敏猷告诉我们,别看它一株只挂一到两个瓜,产量还真不少呢。【雷同期声3:这个冬瓜啊,照现在的产量,一亩可以达到一万斤左右,以前都没敢大面积的种,因为生产出来的量大了,群众都担心销售不出去(没出克),//现在一点问题都没有,提早上市了嘛,各地客商都找上门来了 】
雷敏猷说,就这一亩瓜地,除去人工和其他成本可为他家带来三千五百多元的纯收入。虽然收入逐年得到提高,但雷敏猷并不满足于现状。
【雷同期声4:心里面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引进一些新品种、新技术在增加自己收入的同时,也带动周边的群众。】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截至2009年,水东村共争取到上级资金投入100万元,建成水东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2500亩,包括复耕达5000多亩。其中还建成蔬菜种植大棚75个,灌溉水渠3100米,通过整合土地资源等方式,群众自发让出一少部分土地,建设基地道路,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机械耕作、肥料运送、技术指导、产品运输车辆可以直接开到田间地头,昔日锄耙挥舞、肩挑背扛的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正当人们沉浸在发展的喜悦之中,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悄然而至,给各行各业以重创,农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2009年初,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县开展的“党组织服务年·筑巢迎凤行动”为广大农村党员创业搭建了良好的服务平台,雷敏猷也是这次活动受助对象之一,组织的关怀,让他对扩大生产、提高产品品质充满了信心。
【雷同期声5:当时,我正为找些发展资金感到困难。就在这个时候啊,组织部门通过开展“筑巢迎凤”这个活动,给了我一万多元的扶助金,在资金短缺的时候对我来讲已经是很大的帮助了。】
为了真正实现蔬菜无公害化,雷敏猷通过到外地参观学习,用得到扶助的资金买来防虫网,把大棚盖得严严实实。如今走进他的大棚,绿油油的菜叶上我们很难找到一个虫子咬开的小孔。
【雷同期声6:我用几千块钱买来这个防虫网,这个菜啊……】
近几年来,在雷敏猷的带动下,许多村民也掌握了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并从中得到了较好的收益。
【群众同期声1、原来种黄瓜,现在冷了,没什么了,准备种莴苣笋。2、这种常年四季都可以种/长出花了切掉也可以种。3、种一根,长出来像这种一样,六到七两。4、那边那块地五分多,现在已经得了两千多元了,可能还不止两千了。】
据县农业部门统计,2008年,水东村以“协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将蔬菜基地生产的380多万公斤无公害蔬菜产品远销广东、湖南、湖北及区内各蔬菜批发市场,实现产值450多万元。该村雷巷、曹巷、下龙三个屯,仅蔬菜单项/人均纯收入达2600多元。
【镇领导同期声:(展望)扩大基地、全村蔬菜种植今后设想等】
中共融水县委组织部 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