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检验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成果,4月21日至22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党校联合检查组到融水苗族自治县开展检查验收工作。检查组认真听取了该县县乡党校体制改革工作报告,详细查阅了相关资料,并深入到该县的融水镇、香粉乡实地查看党员培训基地建设情况,对该县开展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融水苗族自治县党委自2007年启动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注重“两个抓好”、突出“三个加强”、着力“四个下功夫”,积极探索党校管理改革新模式,充分整合资源,完善管理机制,形成了网络完善、管理规范、统一协调的“大党校、大培训”新格局,实现了全县干部培训和农村党员培训的全覆盖,为建设“生态融水”提供了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一、注重“两个抓好”,精心谋划部署,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改革工作有效推进
(一)抓好组织机构,制定方案,统筹推进改革。确立在县委统一领导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县委党校具体统筹协调,相关部门配合联动的组织领导机制,把县、乡党校体制改革工作列入县委工作重点,由县委组织部负责考评。
(二)抓好调研指导,定期研究,破解发展难题。县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党校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改革工作,确保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顺利推进,解决党校办学水平达标评估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二、突出“三个加强”,完善工作制度,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改革工作高效运转
(一)加强资金投入,完善机制,夯实办学基础。该县对照县级党校办学水平达标评估A类标准,每年从县财政投入60万元用于县乡党校改革,共投入522多万元用于党校建设,建成面积2891平方米的集食宿、培训为一体的干部培训综合楼,添置电脑、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党校配备公务用车,为全县20个乡镇党校添置办公电脑等设备,安排30万元经费解决党校遗留的历史债务问题。目前,学校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加强队伍建设,优选人才,提升教学水平。县委及时调整充实县委党校领导班子,使党校班子结构得到优化。增加党校人员编制,向全县公开选调4位年龄在35周岁以下学历高、业务素质强的专任教师,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采取“走出去”的方式,选送教师到区内外学习培训、挂职锻炼、业务进修,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2008年以来,获区级论文奖3篇,市级论文奖20篇,在柳州市党校六县2009年首届优质课比赛中包揽了两个一等奖,名列总分第一。
(三)加强资源整合,优化结构,构建大党校格局。该县整合师资、经费、设备、基地等培训资源,由县党校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使用,逐步形成了 “大党校、大培训”工作格局。构建“县委党校—乡镇党校—村级教学点—农家课堂”为主轴,“部门培训机构”和“示范基地”为两翼的党校培训新体系,开展乡镇党校与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资源共享与整合工作。2007以来,全县县乡党校举办各类培训班530期,参训人数达42546人次。
三、着力“四个下功夫”,围绕中心工作,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改革工作成效显著
(一)着力在打造培训人才主阵地上下功夫,转变县乡党校职能。将县乡党校的培训从机关事业单位延伸到农村,培训对象从原来的机关党员干部延伸到了广大农村党员和各类人才,2007年以来,举办主体培训班共35期,共培训2087人次。
(二)着力在培养创新能力上下功夫,提高党员干部素质。通过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目前,全县有9300多名农村党员掌握1—2门致富技术,培养一批如养蚕专家黎远新、种茶能手潘永辉、养猪状元陈洁、养鸡能手贾佩花等全县闻名的致富能人。
(三)着力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下功夫,促进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利用乡镇党校和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党员示范户(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等阵地开展培训,用基层的先进典型和群众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引导群众,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了党在群众中的威望。近年来一大批农村先进分子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农村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素质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四)着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上下功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县乡党校工作全局,广大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有了新的认识,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形成了推进融水科学发展新思路和新举措,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2009年,该县除财政收入外,其余各项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融水县委组织部 潘家华 戴儒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