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革命老区永乐镇党委、政府守正创新开展新时代讲习所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工作,更广泛、更有效地动员和激励党员干部、群众投身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工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创新阵地建设,不断增强讲习活动魅力。依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在阵地的建、管、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巧建。以规定动作创建中心工作主题的新时代讲习所,以自选动作创建红色文化主题的红色阵地,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柳北革命纪念园、白马抗日伪军旧址等,进一步提升宣讲氛围、强化宣讲效果。二是巧管。调动镇村干部、党员团员积极性,利用节日、党日团日等主题活动加强对阵地的管护,使阵地作用有效发挥,促进讲习活动深入开展。三是巧用。创建讲习积分运用机制,调动讲习员在阵地上开展讲习的积极性。在本单位(村)讲习,讲习员、所在单位(村)积5分,镇内交流讲习积10分,每年度给予单位、个人精神和物质鼓励。2018年至今,永乐镇利用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新时代讲习所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阵地,科学统筹整合文广站、工青妇、学校等单位活动资源,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各类文艺宣讲、红色宣讲等共400多场次,受众达6万多人次。同时,吸引市、县、乡(镇)、村(社区)60多个党组织(单位)上千名党员干部、团员到我镇开展红色革命教育活动。
创新方法手段,不断提升讲习活动活力。为使宣讲更接地气,让干部群众听得懂、喜欢看、乐参与,我镇创新方法手段,不断提升宣讲队伍整体水平。一是打“准备仗”。先吃透主题内容、对象,做足功课,再通过座谈会、试讲、征求意见,精心策划和完善讲习内容。二是打“漂亮仗”。将“官方语”“新政策”编排成“文艺节目”, 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土拐山歌、三句半、小品等展示出来,如将我镇脱贫户蒙永超依靠政策,种甘蔗、送子读书的励志事迹创作小品《蒙老五脱贫记》,并运用说、唱、讲、演小品,综合讲习脱贫攻坚、惠民政策、扶贫先扶志(智)、感党恩等内容,获得了干部群众一致好评。三是打“总结仗”。讲习结束后,结合宣讲主题组织开展卫生整治、义诊、关爱留守老人、儿童和低保贫困户等公益活动,在活动中有收获、再提升。
创新“三讲联动”,不断形成讲习活动合力。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扫黑除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中心工作,采取“三讲联动”,形成党员干部人人参与讲习活动的良好局面。一是领导干部示范讲。镇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带头讲授1次十九大精神体会和1次以上专题党课,助推讲习活动取得新成效。二是讲习员专题讲。讲习员面对面向党员干部群众、师生专题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乡村振兴、励志脱贫事迹、革命传统故事等,促进党员干部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三是干部群众交流讲。镇村干部重心下移,深入村屯,服务群众,帮群众梳理问题,出谋划策。同时,结合脱贫攻坚“三方交流”活动和“扶贫先锋面对面”宣讲活动,组织扶贫干部、致富能人及脱贫户与贫困群众交流,分享勤劳致富事例和心得,讲明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讲好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精气神,讲出互帮互助社会和谐发展的美好前景,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争取早日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