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脱贫奔小康目标”,融水县强化党建引领,科学谋划,突出地方特色,推动搬迁群众从村民向市民转变。
精准定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是着眼全局规划。县委政府立足长远,紧紧围绕“秀美融水·风情苗乡”的县域旅游发展和做大做强林产生态经济的发展定位,按照“脱贫攻坚与城镇化+旅游产业结合发展”理念建设苗家小镇安置点,做到宜居宜产宜业。
二是着眼发展定位。结合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契机,将苗家小镇安置点定位为民族旅游商服特色区来规划建设。毗邻老子山和老君洞4A级景区,东接融水门户通道“三北高速”,南连康田工业园区和粤桂扶贫协作·返乡创业园,后续发展有着强劲的动力。
三是着眼后续帮扶。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竹木深加工及林下经济产业,康田竹木园区、粤桂扶贫产业园区持续提质扩面,农文旅示范区陆续创建成功,一二三产产城融合发展良好,就业岗位不断增加。

苗家小镇全景。(石峰提供)
科学选址,为城市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留足空间
一是与城镇化结合。通过县城安置项目与“文化+旅游商贸+城镇化+产业聚集区”建设相结合,承载城南教育、商贸、旅游、产业、交通等重要门户功能,已成为“学区房”“景区房”“园区房”,搬迁群众实现“同城化”发展。
二是与旅游相结合。依托老子山、老君洞、双龙沟优势,打造民族旅游商贸特色街区,完善休闲广场、游客接待中心等配套基础设施,就业、就学、就医、交通等优势不断凸显,极大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
三是与产业发展结合。随着民族商业街区全面运营,引进业态,提供岗位400多个,有效解决劳动力家门口就业。同时,商铺楼吸收贫困村集体经济投资经营管理,实现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目标。
融入新时代,完成从村民到市民的华丽转变
一是丰富文化生活。开展“送戏剧、送电影、送春联”“天天山歌会、夜夜广场舞”、组建芦笙队参加景区表演和“打同年”等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注重感恩教育。通过入户、报告会、座谈会、晚会等形式开展感恩教育,引导搬迁户自觉拥护党的领导,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激发内生动力,坚定走勤劳致富之路。
三是树立文明新风。以“文明家庭”“勤劳致富模范户”“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在社区内营造助人为乐、团结友善、勤劳致富的新型人际关系和良好道德风尚,不断提升社区文明程度和搬迁群众行动素养,逐步由乡村居民向城镇市民的华丽转变。

苗家小镇苗绣培训。(石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