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融水县以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为稳就业工作关键点,在苗家小镇后续就业帮扶上创新开展工作,促进了搬迁群众更好融入城镇新市民生活,切实让易地搬迁贫困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发展”。
摸清就业底数,建立动态化数据台账。由县人社部门牵头,县发改、住建、易扶等部门配合,同时,充分发挥帮扶干部、社区“两委”干部、网络信息员积极性,每月入户采集搬迁户劳动就业信息,建立搬迁贫困户“一户一册”就业台账,对搬迁户就业情况进行动态管理。
集中现有资源,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结合融水实际,苗家小镇社区选址在县城区位条件好、就业岗位足的区域。城镇(含工业园区)就业岗位需求多,就业容量大,可以解决长期稳定就业和多种就业需求。通过摸底调查,目前社区周边的工业园区区可解决固定用工、季节性用工等岗位2000个左右;社区周边中小学、景区等可提供食堂、保安、保洁等岗位350余个。同时,社区完善小学、幼儿园、卫生室等配套设施,为搬迁群众稳定脱贫提供优质的教育、卫生保障,推动搬迁群众向市民转变。
持续多措并举,强化“家门口”就业服务。一是送“教”上门,开展“家门口”职业培训。通过技能培训引导和促进搬迁劳动力就业创业,共在苗家小镇举办就业引导、中式烹调、“粤菜师傅”、保洁员培训432人。二是送“岗”上门,开展“家门口”就业服务。定点在苗家小镇举办专场招聘会,开展线下招聘会招聘会5场,参加招聘会企业65家,提供就业岗位3191个,为易安点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服务6000人次;根据群众文化程度、技能特长、年龄结构等,对零就业家庭户、未就业贫困劳动力,由人社部门、社区干部组成专班组,入户推送岗位不少于3次,确保每户有一人就业;针对不适应进企业务工和因照顾老人、小孩不能外出务工的群众,将保安、保洁、食堂工人等岗位优先安排给搬迁群众,目前社区安排了85名公益性岗位;分别认定1家苗绣扶贫车间和2家电子组装扶贫车间,吸纳48名搬迁群众在扶贫车间务工。
目前,苗家小镇安置点1605户,家庭人口数6951人,劳动力人口数3881人,实现“一户一人就业”1589户3851人。特殊户16户;县内就业2220人,县外区内就业917人,区外就业714人。

彩云苗艺就业扶贫车间组织苗族妇女统一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