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县坚持“抓好建管、重在学用”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普及化、规范化,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形成“四学”机制,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空中课堂”作用,实现了让一大批党员群众受惠受益的目标,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依托“坡会课堂”培训,宣传引导学。激发兴趣,要注重宣传引导,提高认识。融水充分利用节日坡会人群集中的优势,开设“坡会课堂”,开展“远程教育赶坡会”宣传服务和大型培训活动,利用农业、计生部门“流动宣传服务直通车”,组织农业、计生、卫生等部门成立“远教服务小分队”,利用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深入香粉古龙坡会、红水闹鱼节等节日坡会,通过现场分发远教宣传材料、组织现场播放以及有奖问答等方式对远程教育进行服务宣传20余次,发放远教宣传资料5万多张,组织大型播放服务活动50余次,服务对象2万多人次,有效地提高了群众对远程教育的认识,增强了远程教育对群众的吸引力,扩大远程教育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二、注重建立考评制度,督促激励学。激发兴趣,要注重督促激励,增强动力。一是建立目标管理和绩效考评制度。将每年站点学用工作目标、预期效果进行量化,把远程教育学用工作纳入乡镇、村“两委”年度工作绩效考核,激发了站点管理员认真履职,党员干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建立督促检查和信息反馈制度。利用县级平台每天对各站点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做到每周一反馈,每月一通报。实行这一制度以来,全县远程教育学用工作逐步制度化、正常化、规范化,在播放收看排名中始终居于全市前列。三是建立表彰典型和奖励扶持制度。每年评选一批学用工作先进站点、优秀管理员和学用标兵,进行表彰奖励,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利用“返乡党员创业基金”、农村小额信用贴息贷款等扶持雷敏尤等30多名学用标兵创业发展,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扶持金额超过80万元,使群众看到他们学有所成,提高了学用热情。2008年以来,有13个站点获得市级表彰,全县表彰优秀管理员50人、学用标兵100人。
三、坚持因人按需施教,灵活方式学。激发兴趣,要注重投其所好,因人而异。一是乡村干部组织指定学。每年有针对性地选择如农村政策法规、基层党组织建设等类型的节目作为乡村干部必学内容,行文印发统一的学习计划,并定期进行检查。各乡(镇)及各村(社区)再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学习日”,每月至少安排一天以上的时间定时组织培训学习。二是农村党员会议集中学。把远程教育作为农村党组织生活的“三会一课”的内容之一,每次会议都组织党员收看政策法规、农村适用技术等方面的专题课件,提高他们政治理论水平和致富带富能力,达到学习农活两不误的目的。三是普通群众随意休闲学。设立“开放日”,发布播放预告,面向广大农村党员群众开放,落实村干部和站点管理员值班制度,每天都有专门的站点管理员负责值守播放,方便群众收看学习。四是创业骨干点菜自主学。联系有关部门专家,提供“菜单”、丰富“菜谱”,搞好服务,方便创业骨干有针对性地学习。一些站点还成立有“兴趣小组”,邀请技术人员或“土专家”作技术培训讲座。五是农村学生假期辅导学。利用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服务活动,依托建立远教小屋,将农村的孩子集中到远教站点,通过观看教学节目,指导完成假期作业等活动,对他们进行辅导,受到广大农村学生的欢迎。今年暑假期间,全县共创建远教小屋23个,受惠学生2000多人。
四、培育学用致富典型,示范带动学。激发兴趣,要注重典型示范,有样可学。融水着重加强对学用骨干的培训指导,给予奖励扶持,树立远教学用致富典型。两年来,涌现了在种植、养殖、加工、旅游业开发等一系列的学用骨干120多人,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极大提高了群众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学习技术的兴趣,获益很大。大年乡吉格村村民陈义新在收看 “果鸡混合种养”节目时受到启发,在自家的果园里散养土鸡,年增加纯收入达2000多元,引起周围群众的纷纷效仿,村党支部顺势邀请他作为远教播放员,带动25户村民发展土鸡养殖。远程教育在农村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村民们发家致富的好帮手。
(融水远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