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党建动态 > 组工快讯 > 正文
努力争当改革先锋
发布日期:2016-07-08   |  来源:文章来源:柳州日报   | 字体大小:【

努力争当改革先锋

作者:付斌 来源:柳州日报 字数:166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忍不拔的毅力推进改革,奋力开创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努力争当击楫中流的地方改革先锋。

    必须坚持“两个敢于”,坚决落实好中央的各项改革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改革要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中央的各项改革方案和部署也相继推出,下一步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通改革的“中间一公里”,切实保证中央改革的决心落地、方案落实。但一些地方在具体执行时遇到了思路摇摆、推进困难、障碍较大等多种问题,导致改革的效果不彰、本末倒置,观其所由就是受思维固化和利益固化的影响,以至于不敢碰、不敢为。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两个敢于”的精神,以是否保障好了党中央明确的重要改革任务、是否破解了地方发展的难题、是否符合群众切身利益三大出发点为基本准绳,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确保中央各项改革举措在地方落地生根。

    必须做到“紧密结合”,把改革举措切实转化为发展动力。

    中央提出,改革试点要同中央确定的大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意味着地方局部试点是为举国全局之利服务,而这些地方试点必将获得率先探索的“红利”,不断增强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区域发展中脱颖而出,形成差异化的竞争新优势。因此,各地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争创国家试点,力争与中央大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当前,我市在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等领域获得了一批国家级的试点,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下一步,我市的改革必须要与中央确定的大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尤其是要在“一带一路”“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框架之下,积极申报争创一批特色鲜明、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可推广可复制的国家试点,把改革举措切实转化为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辐射功能,全面打造产业集聚、要素集聚、人口集聚的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既为中央大的发展战略实施作出积极贡献,又通过中央大的发展战略实施促进自身发展。

    必须抓好“自选动作”,明确重点领域改革的突破口。地方既是中央和基层的连接器,也是助推器,改革不仅仅是政令的上传下达,还需要地方创造性地探索一套改革“自选动作”并与中央紧密互动,形成良性的倒逼机制,自下而上突破“改革梗阻”。从我国30多年改革的经验来看,为了实现对固有利益格局的调整,一些    改革不得不突破既定的制度和政策框架,这种突破大多都是在地方率先完成的,而中央在现阶段更是允许和鼓励地方大胆尝试、积极创新,这就为我们地方明确“自选动作”,找到重点领域改革的突破口,提供了大有可为的宝贵机遇。作为我市来说,当前最具柳州特色的改革“自选动作”之一,就是“八个一”综合改革,目的是为了充分实现简政惠民、优化服务。因此,我们要将其作为“先手棋”和重头戏,一以贯之,加以推进,力争在广西率先建立以精简高效的行政体制、科学有效的调控机制、公平普惠的保障体系、完备规范的法治环境为主要特征的改革发展新格局,进而带动各项改革的全面深化、协调推进。

    必须形成“双轮驱动”,以法治确保地方改革蹄疾步稳。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断提出了法治既是改革的目标,也是改革的手段,更是坚持改革共识的底线,这也为我们地方政府在新时期如何利用好法治手段顺利推进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广西首批有地方立法权的城市,我市首部地方性法规《柳州市立法条例》已经颁布施行,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快立法步伐,在柳江流域生态保护、大气防治、城市道路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争取积极立法,切实为法治引领推动各项改革,确保改革不走样、不变道、有章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