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放管服”促实体经济做大做强
作者:记者江宏坤、通讯员林焰 来源:柳州日报
日前,从市工商部门了解到,我市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来,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实有内资企业(非私营)5683户、外资企业304户、个体工商户13.63万户、私营企业4.58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367户,分别同比增长3.87%、2.48%、6.03%、17.58%、28.64%,全市市场主体持续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全市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7.38万户,与改革前同比增长62.55%,注册资本(金)888.21亿元,与改革前同比增长189.86%,直接带动就业25.68万人。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据介绍,我市以商事制度改革为契机,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着力在“放、管、
服”上下功夫、做文章,以放促活、以管促优、以服促强,努力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促进全市经济转型发展,助力实体经济做大做强。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做活“放”字。按照“便民、高效、快捷”原则,市工商部门主动适应简政放权新要求,先后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推行“全城通、就近办”登记改革,放宽企业经营范围登记限制等十项改革;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应,大力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全面提升登记效率,做实放权、放责、放利,充分释放了市场活力和改革红利,有力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改进监管方式,做细“管”字。如何建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制度,做到强化执法,严管到位,从而优化市场秩序?市工商部门在一手抓放宽的同时,积极探索事中事后监管模式,力促“严管”到位。2014年以来,市工商部门先后立案查处各类案件4801起,罚款1763.54万元,有力保障了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
创新扶持手段,做实“服”字。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着力在企业服务上下功夫、做文章,解决发展难题,突破发展瓶颈。近年来,我市先后积极推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主动搭建抵押融资平台、帮扶企业开展上市等工作;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营造高效优质服务环境。尤其是在品牌战略上硕果累累,目前全市拥有注册商标8373件,其中广西著名商标115件,五菱、柳工、金嗓子、两面针等中国驰名商标8件,这些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工业产品商标,已经成了柳州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开拓国内外市场的中坚力量。
据悉,下一步市工商部门将紧紧围绕我市“实体经济发展年”“重大项目建设年”“精准脱贫推进年”的总体工作思路和部署,强化“放管服”并举,深化工商改革,推进职能转变,服务经济发展,维护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