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德保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第三期卫星模式45个村级终端站点的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德保县已建成县级平台1个,乡镇终端接收站点12个,村(社区)终端接收站点185个,经过两年的建设和实践,全面完成了区、市委组织部下达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任务,实现了远程教育网络全覆盖。 把“建”作为关键,使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成为精品工程 德保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自2008年正式启动以来,县委高度重视,及时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三个到位”,县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认真履行职责,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具体部署。积极整合文化共享工程的大喇叭、投影仪、音响等设备104套台,落实远程教育经费100多万元,为站点建设提供了完备的硬件设施和经费保障。县委组织部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督促各乡镇及电信部门健全机构、制定方案、落实责任,并先后20余次组织力量深入12个乡镇终端站点施工现场,进行督促指导。各乡镇党委和县电信局也明确专人,负责设备安装、调试及施工协调工作,做到“建好一个、管好一个,用好一个”。 把“管”作为重点,促进远程教育管理规范化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效率管理、高质量运行”的要求,切实加强站点规范化管理。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德保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制度》等七项远程教育工作制度,并建立德保县远教QQ群和短信平台,同时,建立选配专、兼职干部15名,管理员196名,技术服务人员15名,做好站点管理员的培训工作。各站点紧贴新农村建设实际,围绕农村产业发展这个重点,结合农时季节、节目内容等因素,每月集中学习收看两次以上,每次两个小时以上,党员参学率达到80%以上,并认真做好“三薄两册”记录。县委组织部多次组织人员深入乡镇、村(社区)督促检查站点运转情况,并定期下发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运转情况摸底表,对检查发现和上报的问题,分清责任督促整改,及时对问题站点进行整改维护,全县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定期反馈、及时反馈、及时维护的良好运行机制,有效保障了各终端站点的正常运转。 把“用”作为目的,着力打造惠民工程 先后组织开展了“学知识、学技能、扩就业、保增长”教育培训活动,“学方法、拓思路、富民兴村”实践活动,一个党员掌握一门技术、发展一个产业,帮扶一户困难群众为主要内容的“111”工程活动,“争当建管优秀站点、争做学用先进个人”等四大活动,全县累计组织收看节目1000余场次,培训农民工20000多人次,发放农业实用技术资料1万余份,培训农村党员群众2万余人,组织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岗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召开座谈会300余次,评选远程教育学用结合先进个人20名、学用结合先进村12个,远程教育已经成为党员干部培训的主阵地,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助推器。同时,按照组织领导好、站点建设好、教学组织好、学用效果好、日常管理好的“五好”标准,在全县筛选确定24个县级示范站点、12个市级示范站点。将远程教育示范站点创建工作与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与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重点村和党建综合示范点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有效整合项目资金,做到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在示范站点积极探索开展“站点+基地+合作社(协会)”、“站点+基地+人才”等教学模式,大力推行“一站一模式”、“一户一技能”做法,通过学习实践、现场观摩等方式,把种植大户、养殖能手培育成“土专家”、“田秀才”,引导更多的农民群众自觉运用远程教育提高致富能力,使党员干部群众学有标杆、做有样板,促进学用成果转化。初步实现“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工作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