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人: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郭庆敏
共青团山东泰安岱岳区委书记 秦晓
岱岳区教育局局长 赵兴富
岱岳区残联理事长 佟德柱
主持人:记者 刘成友
落选者为什么心服口服
原来只知结果,不知过程;现在知道过程,还亲身参与
记者:秦晓,听说你参加过泰安市岱岳区乡镇长公推竞选,能否详细讲讲当时的情况?
秦晓:那是今年6月,区里公开差额选举一名镇长,19人符合报名条件,区委全委会委员50多人参加无记名投票,选出3人进入最后的竞选,我有幸进入前3。最后一轮通过公开演讲选出镇长,现场投票唱票,我落选了。
记者:你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竞争选拔吗?感觉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秦晓:是第一次。干部选拔任用,原来是只知道结果,不知道过程。现在不但知道过程,而且还亲身参与到这个过程中。选人用人的范围扩大了,干部机会多了,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去竞争。我今年28岁,当选镇长的同志年龄比我大,基层工作时间比我长,经验比我丰富。选举过程公开透明,我对选举结果心服口服。再说,能够参加就是一份荣幸,同时也是展示自我的机会。即使没上,也觉得自己没有白忙活。
记者:赵局长,作为区委委员,您参加了当时的投票,能否谈谈当时的情形和感受?
赵兴富:当时秦晓的演讲更好,但是就镇长那个岗位来说,当选的那个同志也许更合适。演讲是其中一个方面,评委们会综合衡量并投票的。
“马儿”不再围着“伯乐”转
以前是“少数人选多数人”,现在是“多数人选少数人”
记者:您是评委,投票前有没有人给您打电话?您如何看待自己手中这一票?
赵兴富:打电话的有,这个可以理解,但是并不能左右投不投他的票,更不能左右整个投票结果,那么多评委,那是不可能的事。再说,所有程序都公开、民主,在阳光下操作,想把不适合的人选上去都难。
以前搞干部推荐,我有时候也参与投票,不过一般来说投票结果都不公开;现在这一票实实在在,有一票是一票。采取这种方式选人用人,才能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的干部选上去,政府的公信程度才会更高。
记者:规范区委书记用人,实现了“隐性权力显性化、显性权力规范化”,其实就是“让大家都来说话”,这种改革带来什么变化?
赵兴富:以往选拔干部,都是决策层说了算,区里进行的干部选任改革试点,把扩大民主、阳光操作贯穿到初始提名、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酝酿决定的全过程,歪门邪道搞不了,小动作也做不了。我前后参加过5次投票,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大领导给我打招呼。以前是“少数人选多数人”,现在是“多数人选少数人”,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提高了选人用人质量;我们总说民主集中制,但以前该民主的时候不民主,该集中的时候又过于集中,改革有效地避免了这一问题。
记者:改革试点会不会容易走过场?
佟德柱:开始是有疑问,后来参加了区文体局局长的公推竞选,尽管落选了,但发现确是实打实,硬碰硬。特别是当选的干部,在各自岗位上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绩打消了大家的疑虑。改革其实是一种导向,让大家认识到,“伯乐”成了“群体伯乐”,大家都来当裁判;过去是单纯的“伯乐相马”,现在转变为“赛场选马”,“马儿”不能只围着“伯乐”转了。
靠细节,更靠细则
破解“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
记者:行使用人权,是区委书记权力体系中最关键、最敏感的一项权力。为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区委书记用人行为,岱岳区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郭庆敏:规范区、县委书记用人权,是从制度上预防腐败的重要环节。社会上有个说法:“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说明监督不容易。岱岳区在试点过程中,尝试制定了刚性化的动议机制、开放式的提名机制、复合式的推荐机制、立体式的考察机制、广泛性的酝酿机制、民主化的决策机制、竞争性的选任机制等七项制度,广大干部参与踊跃,仅一个乡镇长职位就有19名同志报名竞选。
记者:据了解,在个别试点地区,个别县(区)委书记在少数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程序上走形式的问题,比如常委会票决,采取事先同其他常委通气、定调子等办法,确保有的人选胜出。在这方面岱岳区有没有好办法?
郭庆敏:细节决定成败。这方面要靠一些明确的细则来规范和限制“一把手”的权力。比如提名,书记也可以提,但规定要做到“两必须三不准”,即必须写出署名推荐材料,必须在现有后备干部中提名,不准采取授意、暗示的方法提名,不准直接或间接提名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准随意否决提名人选。再比如票决讨论时,规定书记在综合常委和委员们的意见后作“末位表态发言”,而不是抢先发言,以此避免书记先入为主,影响其他人的选择。依靠这些细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堵住漏洞,防止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