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社区党员数量大、流动党员多、离退休党员多,管理难度大,党员发挥作用不突出,服务触角不深入的“三难”情况,城中区通过积极探索小区党支部的建立模式,破解当前小区治理重难点,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党建路径。
“融入式”架构定准心,党建引领固“根基”。城中区强化城市大党建工作理念,出台《“跟党一起奋斗”—城中区关于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实施意见》《城中区关于加强城市居民小区党支部建设的实施办法(试行)》等制度文件,以系统性的思维统筹推进社会治理工作。按照“党支部建在小区上”的原则,探索建制性党支部或者兼合式党支部两种模式,通过在社区设立小区秘书,小区“六小员”引领小区自治。同时,建立“四方联席会”制度,由小区党支部牵头,联合业主委员会、物业、共建单位,共同研讨解决小区大事、难事,对于超出“四方联席会”解决范畴的事项,逐级递交社区“大党委”、街道“大工委”或者以“小区吹哨、部门报到”的方式召集职能部门予以解决,形成以“城区党建领导小组—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为主体的基层组织治理架构,推动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全面升级。
“建制性”支部链资源,汇聚力量解“民忧”。通过前期全面摸排小区在册和非在册党员底数,以福柳新都小区为试点,成立福柳新都小区党总支,构建以小区党总支为核心,小区业委会、物业管理公司、各类社会组织和全体业主共同参与的小区治理模式。推行交叉任职制度,推动具备业主身份的小区党总支委员兼任小区业委会成员,依法依规推荐小区党总支书记为业委会主任,实现小区党组织与业委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总支通过运用“五通治理法”为小区解决最突出的问题,即“入(入户调查)——通民情,理(梳理意见)——通民忧,求(征求意见)——通民意,谈(广泛座谈)——通民信,谋(解决问题)——通民心”。目前,共收集到863条意见建议,有效破解了老旧小区停车难、消防通道占用停车、业委会与物业矛盾尖锐等难题。
“功能性”党员亮身份,楼院服务添“助手”。“兼合式”党支部打破了以往党员归属一个基层党组织的做法,以小区为单位成立党支部,小区党员不用转组织关系到小区党支部,以建设和谐小区为目标,主要发挥议事功能的一种新的党组织组建方式。城中区在彩虹城小区建立“兼合式”党支部。组建之前,由社区党委对小区党员情况进行摸排,积极倡议居民党员按照技能或兴趣对小区服务进行“岗位认领”。同时,邀请辖区单位的在职党员回到小区兼合式党组织报到。创立“兼合式”党支部时,同时建立理事会等机构及议事、轮值等运行规则。年底对党员发挥作用情况进行评比和反馈,发送表扬信到党员组织关系所在的单位。目前,党支部共凝聚党员31人,其中在职党员分别来自市直、城区机关事业等单位,已为小区解决了“党群之家”建设、小区设施维护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