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区始终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通过立足“四个一线”推动组织振兴,全力打造“党建引擎”,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助推乡村振兴的资源优势和攻坚优势。
“三张清单”压实“党建一线”的政治责任。组织开展“大宣讲、大学习、大调研”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清晰把握乡村振兴干什么、怎么干;针对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情况、新问题等探索创新项目,坚持每年投入50万元开展党建创新项目评比,通过“年初申报”“年中督办”“年末问效”的程序步骤,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成果落地生效;落实书记抓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三张清单”,把乡村振兴工作成效列入各级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评考”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工)委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层级压实责任。
“奋斗支部”筑牢“脱贫一线”的战斗堡垒。聚焦乡村一线建立了以建设“乡村振兴市级示范村屯”的乡村振兴型奋斗支部6个,围绕乡村治理、村集体经济增长等重点内容开展工作。实施“户联系”制度,即选派37名驻村工作队员,以“户”为单位联系村民,带领村民学习政策、化解矛盾、解决困难,引导其通过发展养殖业、民族特色旅游等方式,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增收脱贫。此外,加大资金扶持、就业扶持,投入1460.6万元到扶贫对象村开展民生工程。截至目前,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扶持村民增加收入近150万元;结对帮扶企业录用农民工超过500余人,其中优先安排70余位贫困家庭人员就业。
“乡贤学院”锻造“生产一线”的中坚力量。统筹区、街道、村各级力量,做到“三互补”,组建由优秀党组织书记、杰出乡贤、致富能手组成的能人专家库,即:“内外互补”,本地土专家、田秀才、能人与外聘专家、学者相结合;“上下互补”,区级相关部门讲业务、街道领导干部上党课与致富能人、先进典型现身“说法”相结合;“专兼互补”,即各街道联聘比较有经验的业余教师与各行业专业人才相结合。定期到“乡贤学院”举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大讲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目前,全区乡贤学院共储备各类专家秀才47人,其中区级部门领导5名,致富能手、优秀村支书18人,为乡村振兴奠定了人才基础。
“党组织+ ”凝聚“产业一线”的最大合力。发挥党建推动,产业带动作用。积极探索“村民股份制”,在党组织牵头下,村集体以入股、联营等方式,通过引资和出租参与公司管理,农户以入股分红方式增加收入。如,河东街道河东村于2017年12月成立了柳州市河东永利投资置业有限公司,村民权益以股份形式发放,股民人数2080名,股东成员18名,分红款从2011年的200元到现在的每人近10000元。深入开展“组织结对、党员领跑”活动,发展一村一品。指导各村党组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以“党支部+种养大户+美丽乡愁文化”模式推动龙眼、柚子、蜂蜜、沃柑、李子等农产品项目加快发展;以“党支部+合作社+乡村旅游”建设一批木工馆、象棋馆等特色旅游馆,每年接待游客80批约14000人。带动当地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就业稳定率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