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区为了构建城市大党建格局,充分发挥高校文化领域对辖区建设的影响力,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城中区本着“理念对接、资源共享、持续推进”的原则,通过整合资源,共同探索校地联建工作新模式。
理念对接,描绘共建合作新蓝图。2017年6月,城中区深度融合政府岗位优势和高校文化优势,正式拉开城中区委与高校党委“校地联建”工作的序幕。街道党工委带队到广西科技大学与负责人商谈共建事宜,组织召开党建联建“青学社工”实践活动启动会,确保各社区书记、主任以及大学生骨干充分了解联建、共建工作的主要做法、具体要求,成立第一批由20名社科专业学生组成的“青学社工”。随后,街道党工委和该校社科学院党委联建的“潭中社工”项目正式落地。该项目立足实际,整合三方资源,有组织、有重点开展系列活动。
资源共享,打造互利互惠新平台。社区利用现有资源,广泛开展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学校移交584㎡校区活动场地,无偿提供给社区作为居民服务场所,进一步规范“校地联建”;学院组织有专长的教师到社区举行公益性讲座、职业技能培训等,普及家庭教育、全民终身教育;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创新社区活动形式,协助社区组织策划党建惠民服务活动的开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第一批大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社区建设中,撰写《广西科技大学社区的高校社区如何充分利用高校资源服务于社区》,《西雅社区的大三无小区长效管理机制的创新性思考》等调研报告,实现了社区、学校资源共享的最大化。
持续推进,取得党建工作新突破。在校地党建联建、共建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果基础上,潭中街道将继续探索校地党建联建、共建新模式,完善各项联建、共建工作内容。潭中街道以“居民文化季 欢庆十九大”为主题,借助一场“红色”百家宴活动,拉开街道“党建惠民”工程的帷幕。街道党工委还与社科学院的5A级社会组织“致用社工中心”开展工作交流工作,并承接街道的党建惠民项目。同时,与柳州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达成合作意向,聘请基地的专家顾问,一方面引导社区使用惠民资金购买其项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孵化能符合社区需求的本土社会组织。(潭中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