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当前小区治理重难点,城中区注重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强化小区党支部对小区业委会、物业管理公司及小区内各类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核心引领作用,打通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促进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组建小区党支部,以党建引领促发展。按照“党支部建在小区上”的原则,试点党员居民+社区+业委会的“交叉任职、双向进入”工作模式,按照“小区建立党支部、楼栋建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原则,全面成立小区党支部,形成了“小区党支部—楼道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小区党建格局。支部人数较多的,按功能、兴趣爱好、楼道等设立党小组,对基础较薄弱的小区党支部,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组建小区党支部“1+x”联建片等方式,开展党的工作。城中区以中南街道为试点,在前期全面摸排小区在册和非在册党员底数的基础上,于今年2月份成立了第一个小区党组织——福柳新都小区党总支,党总支共有党员143人、5个党支部、10个楼栋党小组。小区党总支建立后,在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的指导和帮助下,小区党总支班子积极发挥作用,马上投身于解决小区长久以来困扰居民的重点难点问题。
坚持完善制度,强化工作保障。针对小区治理矛盾比较多的主要问题,拟制定《城中区关于加强城市居民小区党支部建设的实施办法》,构建城市基层“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建立党员先议制、居民代表大会议事制、三方联席会议制、业委会监督机制、物业公司考核机制五项议事制度,形成以小区党支部为主导,业主委员会、业主监事会、物业管理公司等共同参与的多方联动小区治理架构。从而破解小区治理中管理缺位、职能定位不清等难题,切实加强小区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在小区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核心引领作用。
运用“五通治理法”,实现合力共治小区难题。充分发挥大党委、大工委、共建单位的优势,多方合力,融合资源,让居民享共治成果。“五通治理法”是按照“入-理-求-谈-谋”步骤,通过社区、小区党员、楼栋长入户调查的方式,收集和梳理居民对小区的意见建议,召集党员代表、业主代表、物业公司代表、社区、街道,进一步听取征求问题的症结和解决方案,同时召开居民座谈会,广泛听取讨论关于热点问题的解决办法,最终确定解决方案,并根据解决方案,协调社区、街道等相关部门处理问题。让居民得到更多实惠。如福柳新都小区党总支采取“五通治理法”,共收集到意见建议863条。同时实行党员志愿服务积分制、党员居民“7小”岗位认领、四点半学校、党群议事亭、业委会和党总支轮值等五个项目,还建立福柳新都小区党群之家,为小区党总支服务小区居民提供场所,让小区党员居民共享小区治理成果和服务。(城中区委组织部、中南街道党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