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区紧扣党员关爱主题,不断丰富关爱内涵,从精神上、事业上、生活上全方位加大对全区党员关爱的力度,筑起党员关爱的“港湾”,增强了广大党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增加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建立帮扶机制,为党员“雪中送炭”。一是党员关爱制度化。将困难党员帮扶机制纳入基层党建规范化实施方案,确立党员关爱“七必访”制度,明确规定党员生产生活遇到困难时必访、党员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时必访等,实现党员“困难有人帮”。二是定期开展困难党员走访慰问活动。通过“七一”、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定期慰问与党代表集中服务月相结合的方式对困难党员进行慰问走访,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困难党员合理诉求,有针对性地解决党员困难。2016年共慰问党员272名,办实事446件。三是设立“党员关爱基金”。将党员关爱基金纳入财政预算,主要通过“党费+财政拨款”的方式筹集党员关爱资金,重点用于党龄40年以上、因灾因病造成家庭困难等困难党员的日常慰问。
拓展学习形式,使党员“如虎添翼”。一是拓宽渠道。除了利用培训班、“三会一课”、专题讨论等形式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外,还通过远程教育组织党员上网学习、在线培训,通过QQ群、微信、微博与党员互动,以增强党员党性修养,提高能力素质。二是细化分类。为满足不同党员的需求,实施分类培训,增加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如针对农村党员开展“党性教育”示范班,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党性修养;在企业和“两新”、街道、社区党组织开展党务工作者培训班,提升其党务工作能力;针对下岗党员,联合人社局等部门,为其提供再就业培训,提升创业和再就业能力。三是结合实践。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户、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和志愿者服务等形式,组织党员服务群众,将培训与实践结合,加强党性锻炼,提升党员能力素质。
健全关爱保障,给党员“锦上添花”。一是健全党员服务中心。完善社区(村)党员服务场所建设,以党员活动室为依托,在社区(村)建立32家党员服务中心,同时,成立五星商圈联合党委服务中心和阳光100楼宇党建服务中心两个非公企业党员服务中心,主要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技能培训、互助交流等服务,铺开党员关爱服务网。二是确立党员活动日。将每月第一个星期五为固定党员活动日,党员以支部为单位,围绕学习教育、服务群众、民主议事、结对共建等内容开展主题党员活动,丰富党员生活。三是落实“七必访”和谈心谈话“六必谈”制度。通过“七必访”实现党员“困惑有人解、生病有人望、困难有人帮、老时有人管、外出有人联”。采取个别谈话、集体座谈、随机交流等形式等方式做好“六必谈”,了解和掌握党员的思想、工作、作风、学习及家庭等方面的情况,实现对党员的关心关爱。(“七必访”即:建国前老党员重大节日必访、党员生病或亡故时必访、党员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时必访、党员生产生活遇到困难时必访、党员有较大思想情绪或意见时必访、党员行为失范时必访、党员转入转出组织时必访。“六必谈”即:党员工作变动时必谈、受到表彰或处分时必谈、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必谈、出现矛盾和意见分歧时必谈、群众有不良反映时必谈、党员干部退休时必谈。)(城中区委组织部 唐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