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侯社区位于弯塘路上,辖区内有13个“三无”小区。在“三无”小区治理这条路上,柳侯社区跟大多数社区一样多年来一直在探索治理方法。从“有事找社区”到引导居民参与小区治理,居民自治的成效愈发显现。
不过,小区人多,居民需求多样,需要有人来牵头,谁来当这个“领头雁”?
韦荣美说,当时他们也在思考:首先“领头雁”要有意愿,其次要熟悉小区居民情况,讲话能管用,另外最好有经验。
去哪里找这个“领头雁”?社区调研发现,辖区内“三无”小区多是单位职工宿舍,小区居民大多是单位职工,其中一些居民在岗时曾担任过各级党组织书记,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号召力。
于是社区主动出击,请退休的老书记“再度出山”。
2019年,柳侯社区开始试行“老书记工作室”,有6名老书记加入,并着手参与小区建设、协助社区解决小区治理中棘手的矛盾问题。
前两年,因临近学校,龙中宿舍区午托班噪声扰民等问题引发居民的不满。当时,老书记工作室的陈世骥站出来调解,建议午托班加强管理,同时也出面做居民的工作。如今午托班管理有序,居民间的矛盾得到缓解。
除了午托班噪声扰民问题,还有小区内车辆乱停乱放、乱堆放杂物、“飞线”充电、不文明遛狗等186个“三无”小区问题,这些年在老书记的参与协助下,得到解决。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老书记工作室’通过老书记牵头,与小区业主委员会、自管小组、居民小组长形成三方联动机制,协调解决了‘三无’小区环境卫生、居民文明素质、邻里调解、安全隐患4大类问题。”韦荣美将这些年“老书记工作室”实践经验形成一份调研报告——《“老书记工作室”点燃小区治理“红色引擎”》。
无疑,柳侯社区“老书记工作室”的成功为基层治理提供了经验。那么,此经验可否复制推广?
公园街道办事处主任钟剑华认为要“因地制宜”。“老书记工作室”治理模式适用于单位职工小区,公园街道打算在与柳侯社区类似情况的弯塘社区推广。公园街道内其他几个社区地处商圈,商住楼较多。对于这类小区的治理,公园街道目前正在探索“三官一律”进社区,结合“居民说事平台”进行老旧小区治理和改造,通过老书记的影响力,检察官、法官、警官和律师的专业解答,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