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掩映红砖碧瓦,山道弯弯曲径通幽;村中花园里,孩童嬉戏;蜿蜒村道上,值日在打扫卫生……岩冲总是以它最美的姿态走进人们的视野。
岩冲屯山多地少。为了搞活经济,何仁奎使出了一股闯劲,他和村委班子集体研究达成共识,利用广实村邻近新兴糖厂的地理优势,引导村民种植甘蔗走富路。经过数年的努力,岩冲的“高坡蔗”获得了成功。现每年人均有甘蔗25亩,大大摆脱了原来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的贫困帽。在何仁奎的带领下。岩冲以甘蔗种植为主、各项生产为辅的产业结构让屯里人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全村80%以上的农户住进了二层以上的钢筋混凝土楼房。
“岩冲岩冲有路不通,牛车拉着单车走路中”,这是过去流行于村民间的顺口溜。过去,岩冲是一个穷山沟,村里只有一条小路通到山外,晴天尘土满天飞,雨天全是烂泥巴。有了钱,大家开始修通出村路。何仁奎采取逐个击破、分片包干的办法,组织各屯群众肩挑手挖,用愚公移山的精神,筹资投工。随着油路的修建,村里车子逐渐增多起来,村里60户就有一半买了拖拉机或者汽车,运输业的收入占四分之一。
走在环村路上,干净是岩冲给人们的最大的印象。从1997年开始,岩冲大规模整治村容村貌。“这里有个人人皆知的小插曲。”一位村民说道,“以前有个姑娘来到我们村,那时村里没有厕所,只有茅坑。姑娘晚上要上厕所,打着手电筒。出来时,手电筒不亮了,姑娘一脚踩在了路上的牛屎堆。让姑娘吐得要死。就为这事,姑娘哭着跑回了柳州,说什么也不愿回村里了。从这以后,大家才意识到讲卫生的重要性。”生活富裕了,生活素质也要提高,这才是小康生活。为此,村委发动村民修建沼气池,何仁奎带领全体村干部每人先做一个。在他们的示范带头下,村民纷纷兴建沼气池,现在广实村建成沼气池108座,基本消灭了村屯道路上牲畜的粪便。在岩冲,“卫生轮值制”已经实施10多年。每周都有5户人家“挂牌值班”,按分清的片区打扫1000多米长4.5米宽的村道卫生和其他公共场所卫生,要做到群众全部认可才可以往下“传牌”。后来,大家又提议筹措资金,全村出工出力建起了灯光球场、图书室、电脑室、卡拉OK厅……
“要把这里建设成为真正的新农村典范。” 2008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到岩冲屯调研并提出殷切期望。为切实建设好村民,岩冲村民在何仁奎的带领下,打响了新农村建设的升级战。建设饮水工程、完善闭路电视,“说实在的,我们这里的生活和城市没有太大的区别。”村民感慨。现在,在继续保持甘蔗种植的基础上,岩冲大力发展三产,运输业大力发展。同时,借着“美丽乡村”的美名,村民把美丽资源放大、做活,农家乐也风生水起。
2009年,岩冲人民高兴地捧回了“全国文明村镇”的金牌匾,这是岩冲的最高荣誉,也是何仁奎以及村民们一生最大的愿望。
(吴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