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思想道德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放在首要位置,可见,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也将严以修身放在首位,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这种逻辑安排不是偶然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既充分体现了严以修身的极端重要性,又提出了严以修身的明确要求。在新常态、新形势下,领导干部要做到“严以修身”,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语境中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现实要求,又是领导干部对中华优良传统的弘扬和继承,更是我党在价值观层面进行作风建设提出的新境界、新要求。
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能否做到严以修身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修养问题,更是关系到如何做人、如何为官、如何从政、如何为民的问题。践行“三严三实”,必须从严以修身起始,这是前提,也是基础和根本,离开严以修身,其余要求都难以做到。而要把严以修身真正落到“实”这个点上,就要求我们对严以修身内涵和要求有一个准确、全面理解。
笔者认为,严以修身的“严”,即是突出“严”字当头。常言道:“严是爱,宽是害,严整治家家兴旺。”毛泽东同志曾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党的历史也充分表明,只要敢严、真严、长严,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能取得长足进步。“严”是一种标准、一种力量、一种态度、一种意志,更是一种责任。突出从严的要求,领导干部务必“严”字当头,把“严”字牢记于心,在修身、用权、律己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守纪律讲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严以修身要严整、严正,是一个生命不息、修炼不止的过程,贵在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领导干部不仅要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从严查摆和解决自身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更要在日常工作实践和生活中,以更严格的标准和更务实的举措,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工作作风、道德情操等高标准、严要求,坚持“全天候”,8小时外也不放松。“一处弛则百处懈”,要求一旦放松,标准一旦从宽,自我约束将变成自我放任,制度刚性就变成了“橡皮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严”字当头,把严的意识、严的规矩、严的风气树起来;清除作风之弊更需要“严”字当头,特别要防止一阵风,决不能前紧后松、半途而废。
习近平总书记对县委书记提出的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标准,对广大的党员领导干部都是适用的,要“一日三省吾身”,在严以修身中做好“修”字文章。“修”是修什么?笔者认为是修信念、修品德、修作风、修情怀、修能力。
一是要严修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严修理想信念,首位的就是要心中有党,对党保持绝对的忠诚,其次就是要明道理、守纪律、懂规矩,真正把规矩严起来、树起来、做到位。
二是要严修为政之德。“百行以德为首”,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修身应立德,德乃官之本。作为一名党的干部,一定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立场不动摇、理想信念不淡化,尤其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是要严修务实作风。作为一名党的干部,要高度重视自身的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要公道正派,在看问题、做事情、选干部时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秉公办事,一视同仁,不分亲疏,不拿原则做交易,不以私情废公事。务实的作风才能帮助我们推动工作出成绩,才能帮助我们赢得群众的支持和认可。
四是要严修为民情怀。要坚定“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情怀,加深同群众的感情,不断拓展和延伸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已有成果,推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出实效。
五是要严修干事之能。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能力。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严修干事之能,要把学习作为提高个人修养、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最有效途径。
古语云:“其身不正,何以正人?”领导干部“修身”,笔者认为,具体来说就是要修心、修行、修言、修目。
修心,就是常怀律己之心,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对党忠诚,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用实际行动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之“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可见,对于一名党员干部来说,理想信念是极其重要的。在新常态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定要坚定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旗帜鲜明,在考验挑战面前要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要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要靠得住,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修行,就是要用实际行动,在做人、为官、干事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做一个守纪律、讲规矩的领导干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修身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修身。领导干部要对照法纪,把自己摆进去,对自己身上存在的“不严不实”的问题,往深里查、往细里查、往具体里查。不仅要查出问题,还要对照问题,坚持边修身、边改正,坚持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一起改,大问题和小问题一起改,长远问题和现实问题一起改。修身不但需要严“修”,还要常“修”,唯有拿出踏石留痕的狠劲、滴水穿石的韧劲,才能修成崇高的修养。作为领导干部要俯下身去,深入基层,亲临一线,勤勤恳恳为民办事,踏踏实实为民谋利,在基层实践中提升自身能力。同时,还要通过自己的行动为“严以修身”做表率,带好一任班子,淳朴一方民风。
修言,就是领导干部既要清楚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又要清楚什么话能讲、什么话不能讲,不能口无遮拦、信口开河。古人云:“德之所在,言行所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人的品德,就在他的一言一行之中。官德也不例外,甚至尤是。人们常说“言多语失”、 “祸从口出”,古人也说“一言不慎身败名裂,一语不慎全军覆没”的箴言,所有这些都是告诉人们“言必适时,言必适性、言必适度”。近来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有关党员领导干部言论不慎引发网友热议的事件频频见诸媒体报道,严重影响领导干部的形象和党的执政形象,这些都给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
修目,就是要思考和解决“领导干部的眼睛向哪儿看”的问题。首先,领导干部的眼睛应当向“下”看。眼往基层看,眼往群众身上看,眼往矛盾最集中的地方看,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才能看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古语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新时期,领导干部要弱化官意识,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眼睛向下看、身子向下倾,做人民公仆,心系百姓,情系人民,这样才不失为群众的好干部。其次,领导干部的眼睛应当向“远”看。领导干部工作涉及的领域广,方面多,因此一定要胸怀全局、高瞻远瞩,善于把握现在、思考未来,正确处理工作布局、重点、步骤等一系列事关发展的各种问题,才能有正确的规划和行动,取得事业的成功。此外,领导干部的眼睛还要往“上”看。领导干部既要“低头向下看”,看群众、看基层,还要在此基础上“抬头向上看”, 吃透上级精神,了解整体部署,胸怀大局,把握动态,知道本部门本单位所处方位、努力方向、工作重点。
总之,“严以修身”是“三严三实”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作为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应当自觉把严以修身作为为官做人的基本遵循,作为为官用权的警示箴言,常修勤修,以德为先,做到精神上“不缺钙”,信仰上“不失魂”,不断提升党性修养,筑牢理想信念之根。(市政府党组成员、柳东新区管委会主任 何焕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