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理论研究 > 组工论坛 > 正文
法治利民
发布日期:2017-09-22      | 字体大小:【

法治利民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人类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法治中国,就是让人民拥有参与决策、监督权力运行、享受司法平等的权利,是有效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根本所在。

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人民参与决策让立法有了更明晰的方向。如民法典的编撰,这一关乎每一个人的法律,光民法总则的草案就在网络上吸引了15万人次的参与讨论,提出了7万多条意见建议。

法为国所需,法为民所立。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每一部律法的出台都与人民的权利息息相关,每一次立法的轨迹都深刻反映了民智民意——面对应用广泛的网络平台,剑指网络环境的网络安全法;面对国际嚣张横行的恐怖主义,维护国家、社会稳定的反恐怖主义法;面对强制购物等旅游市场乱象,规范旅游产业成熟发展的旅游法;面对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确保文化权益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徒法不能以自行,行之者须明法也。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利器,依法行政确保了法律在运行过程中的权力越级、权力越界。如前阵子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群众差评被拘留”事件,虽然涉事部门很快意识到执法错误,明确指出这一处罚决定“适用法律不当”,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罚,责令向当事人赔礼道歉,但是这一事件已然对执法者形象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人民日报就毫不客气的指出这就是典型的权力滥用! 权力一旦被滥用,受伤害最深的是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仰!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司法的初衷与灵魂始终是“公正”二字。近年来,一批冤错案件的再审改判、庭审公开网的网络在线直播、立案登记制的改革都切实让民众体验到了国家司法改革的决心、捍卫公正的信念。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人民群众只有依靠司法的公正,才能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治是一个实践过程,是从立法到执法、司法、守法的贯彻推进过程。法治能真正落实于人民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和理解。全民普法、全民学法、全民守法,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法治才能真正利民。(柳北区胜利街道网友廖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