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干事兴业的核心,是创新创业的先锋。其所创造的财富,有的显而易见,有的润物细无声,无论显性的,还是潜在的,都是社会的巨大财富。千秋功业,关键在人,这个“人”,就是指人才。人才的贡献与普通人的贡献肯定有差别,甚至是“巨无霸”的差别。如果把人类社会发展比作一辆呼啸前行的火车,人才就是火车头,其他人就是后面的车厢。
一个国家的强盛,归根结底必须依靠人才。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不同会议上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他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而尊重人才不是口号,不能让世俗的眼光和忌妒的杂念捆住了手脚,理直气壮的让人才“名利双收”。当然,真正的尊重人才,不仅在于给予,也要正面引导,在引导人才埋头干事的同时,不必在物欲上患得患失,更不能因为回报的多少影响作用的发挥。
正如屠呦呦获“诺奖”后曾引发一番争论,有的质疑青蒿素是一个团队的发明,怎么是一个人获奖?有的质疑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为什么连院士也不是?有的是为人才抱不平,有的是非议人才。然而屠呦呦贡献却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评价一个人才,不是用地位、荣誉、性格、关系网来说话,而是看人才的所作所为、实际贡献。
在人才使用上,领导以上率下,带头示范,必能成为人才使用的风向标和指示灯。率先垂范,本身就是一种无言的要求、无声的号召,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带动下属见贤思齐,上行下效,对人才的使用必是一种良好的催化剂。当我们惊羡于人才创造的业绩,为之心动地发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慨叹时,请多一份真诚,少一份嫉妒。(伍恒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