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发展,地球似乎变成了“地球村”,拉近我们和各国、各族人民之间的距离,增进各国深厚的友谊,推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在这经济蓬勃的背后,是国家综合实力强大的象征,是国家政策的推进,是国家自主创新的支持。国家自主创新离不开科技的进步,离不开高质量人才队伍的努力。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视人才队伍,慧眼识才,不断发现、培养、任用人才。实行人才“通培”,与高校联合,共享优质学习教育资源,培养出高质量人才,为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流”。实行人才“通用”,与国内外的多所高校联合共建一流人才队伍联盟,与各国高层次人才合作,扩大人才队伍发展的多样性。实行政府“通行”,政府加强对人才优惠政策的倾斜,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推出落户优惠和住房优惠补贴,吸引高质量创新人才流入。人才队伍创新建设,不仅是满足“补短板”,更是 “扬长板”,深化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把各自的长处汇聚到一起,共同发展,焕发更多新活力。
从“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航天事业、港珠澳大桥等令人赞叹的成就,映射出中国自主创新不断进步、成熟;从钱学森、袁隆平、林鸣、屠呦呦等值得学习的榜样,体现出创新人才和科技工作者们的担当实干、不惧艰苦。改革创新,弘扬创新精神,离不开人才干部的担当实干,攻坚克难。广大干部不仅有能干事的自信和责任,而且有不怕困难,敢于担当,迎难而上的信念和实干精神。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想要蓬勃发展,需要建设创新人才队伍以及有自主创新、担当实干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淘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