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阳光已经有了初夏的味道。20日这天,张星敏一大早就忙着在自家的葡萄园里绑缚枝条了。下午还要赶去县里参加县域经济发展表彰会,把协会的奖牌领回来。眼看种植的葡萄就要开花了,再过70天就可以卖果了。耽误哪个环节,影响的可都是全年的收成。 惊喜一个个 从年轻时养蜂、搞孵化房、学兽医,张星敏一直是个爱给自己下任务的人。1987年,市场上一公斤葡萄的价格相当于10公斤大米,这个发现让张星敏给自己下了一个任务:试种葡萄,看这东西是不是真能长出钱来。 他把从山东买回来的一株巨 峰葡萄种在了自家的小院里。第二年,那株巨峰葡萄结出了11串果,帮张星敏赚到了32元,这在当时相当于收了50公斤大米、做了8天工。 当时的他也没想到,这个当年人均纯收入仅有220元的穷得丁当响的村子,有朝一日会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村”,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赫赫有名的“葡萄大王”。现在,鲁比全村450多户村民几乎家家有葡萄园。附近的两合、黄岭等村屯也纷纷跟进种植,全县葡萄种植面积目前已达2万多亩。 农谚有句“白露打核桃,寒露下葡萄”。而6年前那个冬天,张星敏修剪葡萄藤时意外发现枝条上竟然还新长出一串葡萄。这个发现让他万分惊喜,并大胆地 给自己又下了个任务:让葡萄一年结两次果,一年赚两年的钱!2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实验摸索,像个孕妇历经怀胎、分娩一样,张星敏的二季葡萄终于隆重上市。上市时恰逢春节,每公斤高达20元的零售价还供不应求。 这个没读过多少书的汉子给他的葡萄起了个很有诗意的名字:雪来香。 发展不止步 葡萄生产上了规模,葡萄技术协会应运而生,张星敏任会长。 协会在技术服务、新品种引进等方面为农户提供支持,在农资服务、产前、产中、产后也提供“一条龙”服务。还通过互联网发布葡萄有关信息,为客商提供优 质的保障服务。由于品质好,服务到位,“鲁比葡萄”远销广东、湖南、四川、广东等地。2008年,在自治区领导的关心下,鲁比双季葡萄基地实施了滴灌节水示范工程,入秋天旱少雨、葡萄长芽不整齐的难题迎刃而解。 经过多方努力,这些年来,“鲁比葡萄”成功注册商标,2009年从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扛回“中华名果”的金牌匾,还被农业部列为2010年新年礼品果之一。张星敏自己为村民无偿提供种苗达2万多株,共借出现金1万多元,资助了80多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他自己获得的荣誉也从全国级的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劳动模范到全区的农村科技致富能手、农村优秀人才……最简单的罗列也得用上千余字。
张星敏没有止步,他说,协会要做的是建立更好的品牌,实施规范化管理。朝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立体农业方向发展,条件成熟后再深加工葡萄汁、葡萄酒,延长产业链,做大葡萄产业。 从去外面请人进来教种葡萄,到去首府南宁搞技术承包,张星敏没有止步:“我们有了自己的新架势,我们要搞的是标准化、产业化、种植户组织化的现代农业模式,更大程度地搞机械化操作,这在全区甚至全国我都敢说自己是走在前面的。上面不扶持我们也要自己搞,这是我们给自己的新任务。”有了这样的新任务,不久的将来,这个“葡萄王”,又要带给人们什么新的惊喜呢?让我们期待吧。(谢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