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换届风气监督 三江动态 侗乡党建 人才工作 干部工作 远教课堂 三江组工 理论研究 侗乡党旗红
  当前位置:首页 >> 侗乡党旗红 >> 文章内容
 站内搜索
最新新闻
· 发挥民族“非遗”作用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寒冬送暖 共享集体经济红利
· 八江镇:“三举措”推动驻村帮扶促振兴
· 洋溪乡:“三强化”绘就乡村振兴“清廉底色”
· 良口乡:“三举措”扎实推进医保征缴工作
· 用活村级集体经济 建设好和美斗江
· 三江县公安局:党建引领派出所工作高质量发展
· 三江侗族自治县公开招聘县属国有企业总经理简章
· 三江侗族自治县公开招聘县属国有企业总经理简章
· 【红聚侗能】程村乡:开设“三类课堂” 提升党员教育质效
热点新闻
· 【网络中国节•清明节】文明祭祀,平安清明
· 湘桂黔三省(区)四县共商平安边界建设 着力打造省际平安边界样板区
· 支部当主角 唱响产业振兴“重头戏”
· 广西首批!丹洲村荣获自治区级“金字招牌”
· 郭善习深入程村乡开展春季走访慰问工作
· 县委县直机关工委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机关宣讲报告会
· 三江县委党校召开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暨清廉机关工作部署会
思变敢为 带富先锋
 
发布日期:2010-06-24

思变敢为  带富先锋

 ——记优秀共产党员张信贤同志带富事迹

在洋溪乡西南面的崇山峻岭中,有一片一片绿色的山梯,这就是洋溪乡新兴的茶叶村之一——红岩村。

提起红岩村,这里的人们总要把它同张信贤的名字联在一起,是他的思变,掀起了发展茶叶的热潮,是他的执着,率红岩人植下一片片绿色的“摇钱树”,更是他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追求——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善于思变,敢闯敢为

洋溪乡红岩村位于洋溪乡西南面,辖6个自然屯,全村有372户,1883人,人均有田0.45亩,有地0.41 亩。过去,当地农民只是单一地重视种田,不重视发展多种经营,因此一直沿袭着“养猪为了过年,养鸡为了油盐”的传统自给自足经济模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仍处于温饱线下。自治县第十一届四次人民代表大会之后,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富民的方针政策,因地制宜,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做强做大一片茶、一个果、一根竹、一头牛“四个一”经济,以实现富民兴县新跨越目标。可是处在边远山村的红岩人还在观望等待,却又抑制不住内心的渴望要脱贫致富!心想:“茶叶适合我们种吗?再就是怎样种”,在贫困的山村,大家已经苦够了,穷怕了,所以还有体力劳动的人都千方百计地外出务工,村上留下的青壮年人寥寥无几······,难道在自己的家乡就找不出条好的致富门路,干不出一番事业来吗?张信贤决定豁出去了,留下来带个好头,大胆地干出一番事业来!

是的,张信贤也有好的条件,凭他年青时外出闯荡多年的经历,熟悉人多,进城找一份好的工作并不难,但张信贤想到的是乡亲们的贫困,想到的是如何带领乡亲们走致富道路,改变山村的贫困落后面貌。张信贤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张信贤说服了家里人,带头执行党的富民政策,大胆地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他因地制宜,根据本村的自然和立地条件,利用山腰农作物产量较低的旱地和撂荒地进行坡改梯,摸索走“山顶树——山腰茶——山脚稻”的立体种植试验。当张信贤边试验边向群众宣传时,有的群众说这种做法是“白费功夫,头脑发热”,群众半信半疑。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得拿出个样子给大家看。于是他“冒险”自己干了起来,2003年,张信贤利用自家的旱作地进行坡改梯,当年就种下了6亩福云六号茶叶。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茶叶的种植管护对张信贤来说是一项全新事物,没有金钢钻,揽不了瓷器活。他报名参加了乡里举办的“绿证工程”茶叶种植技术培训班。为挤出更多的资金用茶叶生产,他舍不得花钱住宿,顾不上路途远,坚持早出晚归,从不落下一节课。一个星期下来,从不知到知之,掌握了茶叶种植管理技术。由于他管护到位,20056亩茶叶地产值0.96万元,2006年产值更达1.8万元。这一下子,他摆脱了贫困,张信贤便成了轰动村里的“出头鸟”,许多村民慕名到他家看究竟、学经验。张信贤也趁机、热情向村民做起宣传和引导工作。百闻不如一见,村民从张信贤这个“榜样”的身上,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群众的疑虑消除了,信服了,干劲随之鼓起来了。

率众栽种“摇钱树”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群众苦于缺资金,缺技术。

由于他的敢为人先精神,加之群众的信任,20056月,他被群众的一致推选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他没有退却,因为他是全村的主心骨,村里的父老乡亲都看他的“能耐了”,只有挺着干,出路就在前头。没有钱,他就充分发挥国家退耕还政策,争取在种苗、肥料上扶持群众。没技术,他就积极请来县、乡科技人员到村办班培训。每逢茶叶种植季节,他成了村里最忙的人,东家的茶坑挖得不符合规格,西家的施肥恰当不恰当,他都惦记在心上。无论风天雨地他把全部精力赴在群众发展茶叶生产上。农民刘应新家生活贫困,加上又是小学文化水平,栽下茶叶管理不善,造成枯苗死苗,损失不少,他得知后,二话没说就来到他茶地帮施肥、修剪、治虫,手把手地传授技术,使刘应新的2亩茶园长得又快又好,2007年,春茶总产量200公斤,仅使一项收入就达2000多元,像这样的例子对张信贤来说已不是新鲜事,按农民的话来说,他指导群众种植管护茶叶,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

经过几年的发展,红岩村的茶叶发展起来了。可这些并没有让张信贤满足,他深深感到巩固和延长茶叶产业链,还必须加大治愚力度。于是他充分利用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契机,从群众缺乏技术的现状出发,立志大力推进科技培训。首先办起村科技培训室,成立茶叶小组,实行能者为师,现身说法;同时还从外面请来种茶师傅进村教技术、传手艺,及时解决农民在茶叶生产上遇到各种难题。近4年来,以科技培训室为阵地,他个人亲自授课或者邀请县、乡科技人员到村培训茶叶种植、加工技术培训8期,参加听课的农民达500人次,使全村种茶的农民都掌握了茶叶管护的基本技术。一股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席卷红岩村。随着科技的进村入户,农民的眼界开了,主意多了,赚科技钱”的路子更广了,农民以种茶为主线,加大茶叶生产产业链开发,同时发展沼气池建设,用沼液种茶,发展生态茶叶。偿到甜头后的农民又一次发出惊叹——跟着张信贤走,穷山村的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富。

他要让山村的茶叶产业调优做强

当沸沸扬扬的种茶热吹进小山村,张信贤又坐不住了,现代农业必须以优质、高效、安全的农产品供应市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作为茶叶生产也不例外,要用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给群众,增强生产后劲力,这就需要做好茶叶品种优化和生产加工,以解决农民茶青销售的后顾之忧。

随着红岩村茶园面积的遂年增长,茶青年产量的遂年增多,鲜叶销售难问题又成了张信贤面前的一道坎。以前茶青日产量少的情况下,自己还可代收村民的茶青到邻村茶厂销售。但时下连自销都存在难度,有时还难免受厂方的压价。茶青卖不出好价格,就意味着群众的勤劳付出得不到回报,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极大地影响了红岩村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面对大家渴望与焦急交织的目光,张信贤思前想后,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自办一个茶叶加工厂。资金不够,就先与亲戚亲朋暂借,筹集得到2.5万元后,购设备,盖厂房。2004年,通过加工茶叶,他收回成本;2005年加工收入3万元,2006年加工收入4万元。现在红岩村年产茶叶鲜叶9万公斤,年收入45万元,全村人均茶叶单项收入200多元。

遵循茶叶市场发展特点,张信贤又瞄准名优抓发展。2004年冬,张信贤新引种了乌牛早1亩,到今春初采,其鲜叶就以每斤20元的价格卖给茶商,这一喜讯使小山村再次掀起种茶热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信贤的思变、执着和敢闯敢干,看准一个项目就发展一个项目。如今全村茶园面积500多亩,户均1亩,农民家里富裕了,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红岩村的众乡亲们曾评议说:“张信贤是我们劳动致富的带头人,一位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层共产党员。(作者:洋溪委员会)

 

上一篇: 举办侗族刺绣培训, 传承传统民族文化 下一篇:白云山上茶溢香
 
中共柳州市委组织部主办 | 三江县委组织部承办│电话:2825584 | 地址:柳州市文昌路66号│邮编:545006 | 桂ICP备2021006142号-5 | 桂公网安备 45022602000010号
©2007-2016 中共柳州市委组织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