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三江县将民族文化引进校园,要求各校结合本地、本校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资源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教育,收到一定成效。
形式多样,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学校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列入教学课程,要求从三年级以上在地方课程中每两周开设一节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民族教育活动月活动,利用校园“民族团结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民族团结活动课等平台进行宣传,增进学生对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本地民族村规民约的了解,促进民族团结教育发展。学校还把民族团结与民族文化进校园相结合,与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相结合。如县民族实验学校、八江镇中心小学、林溪镇中心小学、梅林小学等校,把民族团结教育内容融入侗族大歌、耶歌、民族童谣、文艺表演节目、民族工艺和民族书画等活动内容中,为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民族、讲文明、讲团结、讲奉献的优良民族品格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让民族团结教育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
结合民族特色,丰富学校内涵。把“民族文化进校园”纳入学校教学常规工作,要求各校结合本地、本校民族特色、民族文化资源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文艺、体育、手工艺等为主题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在活动中,要求注意提炼民族文化的精髓,与学校的德、智、体、美、劳、安全等教育相结合,与打造一校一特色校园文化、丰富学校内涵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及兴趣爱好相结合,建设民族文化教育特色校,使优秀民族文化得以弘扬和传承。县教育局每年组织开展“全县中小学生民族文化体育艺术节”汇报活动,检验各校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情况,展示各校民族文化教育成果,并对工作突出的优秀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鼓励。
积极探索,研发校本教材。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课程研发活动。学校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同时,注意对教学资源进行收集整理、总结汇编,研发校本教材。如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组织编写的《侗族音乐》,供全县各中心校参考使用;杨丹老师主编的农民画教材《美术》,供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使用;三江县民族实验编写的《三江县民族艺术进校园读本》,成为县民族实验学校民族文化进校建设工作的核心教材;八江镇中心校的《长大我当传承人》是学校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校本教材。
总结提升,推优创先。积极开展民族文化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鼓励各学校申报和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近年来,有三江县民族实验学校、八江镇中心小学通过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校评估验收,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