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岜团村不仅逢年过节交通非常畅通,而且村子也非常干净了,相信今后发展旅游会越来越好!”近日,在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首座人畜分道木质立交桥的岜团村风雨桥上,岜团村村民吴仲说。
自2021年开展村“两委”换届工作以来,岜团村聚力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村“两委”干部队伍,他们在夯实党组织战斗堡垒、助推特色产业大发展和推动乡村治理显成效等工作方面,不断践行着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强基固本,夯实党组织战斗堡垒
换届以来,岜团村扎实开展支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精心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确保党的组织生活“走心”不“走样”,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以换届轮训、农村党员大培训活动为契机,加强村干部教育,切实提高村干部政治站位和履职意识,着力打造岜团“战斗型”“服务型”村“两委”班子。按照“1:1”的比例将年轻化、高文凭高学历、致富能人、积极分子等人才纳入后备干部队伍进行培养,为组织注入“新鲜血液”。截至目前,岜团村被评为自治区级“三星级党组织”,柳州市“红旗村”党组织,岜团村“一肩挑”王凌被任命为三江侗族自治县“头雁计划”村(社区)党组织书记。
党建引领,助推特色产业大发展
为发展壮大岜团村特色产业,岜团村村“两委”班子通过不断的实地调研和考察,充分利用本地地理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小黄牛规模化养殖。为落实养殖基地建设,在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他们挨家挨户上门动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解释,仅用一个月就整合了基地建设用地80亩。为解决启动资金和建设资金,他们更是积极走动,整合各方资源,在上级党委帮助下,成功争取到建设资金1000余万元。截至目前,岜团村小黄牛养殖基地已完成第一期牛棚主体建设,预计今年十月份投入运营后,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
党群齐动,推动乡村治理显成效
充分发挥“款”文化在乡村自治方面的优势,利用“六面阳规”“六面威规”为基础的“款约”和符合岜团村民情的村规民约,制定社会共治条款,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营造“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受益者”的协商共治社会氛围,形成了自成一体、共商共治的乡村自治模式。同时,充分发挥人大立法点和“侗感党建”品牌普法宣传“大喇叭”优势,组织党员进村入户全覆盖开展宣传工作,不断增强群众立法参与感,丰富普法宣传途径,提高普法宣传覆盖面,打通普法宣讲“最后一公里”,让知法守法用法的理念深植侗乡,有效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打造乡村“自治”与“法治”结合的乡村治理“岜团模式”,为打造和谐安康岜团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