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糯、谷中王,一家蒸、百家香。”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苗族乡,流传这么一句话。“大顺糯米”是种植在该乡大顺村的一种糯米,因其米质洁白、清香味浓、软糯可口而闻名黔桂交界地区。
大顺村位于富禄苗族乡西部,这里层层叠叠的梯田高低错落,面积达到了1200余亩,是全乡水田面积最多的村。800到900米的海拔、充足的光照、较大的昼夜温差条件对糯米个体的生长和糯米优良品质的形成十分有利。
“糯米种植基础好,但发展起来却吃力。”为破解大顺村糯米产业发展困境,2021年以来,大顺村驻村第一书记宋泽华对糯米种植及市场发展进行了多次走访调研,组织群众建立起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村民种植当地糯米,并积极申请注册商标,打造统一的“天下第一糯”品牌,统一收购包装,统一定价对外销售。
产业发展,交通先行。长时间以来,入村道路弯多路窄,产业路也因灾受到不同程度损毁,给村民的出行、农产品的运输及产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成为制约大顺村发展的瓶颈。宋泽华很快意识到,只有将路网搭建起来,才能让糯米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驻村以来,他积极向上级部门和后盾单位争取资金支持,对入村主干道进行拓宽,新建成糯米种植基地1条产业路,杉树种植区产业路1条,完成了9条受损产业路的维修,从根本上改变了群众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的状况,打通了限制村里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
“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村民开车就能直达田间地头,十分方便。”在宋泽华看来,产业路路网建设的推进对助力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产业路直达田间地头,村民种植糯米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如今,全村糯米种植达到了2200多亩。今年以来,通过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致富带头人积极联系糯米销售渠道,寻求后盾单位和共建单位的支持,成功为全村100余户脱贫和困难家庭销售糯米近3万斤,帮助脱贫户和困难群众增收近25万元。
近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苗族乡始终坚持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助推农业产业发展的模式,立足各村农业资源禀赋,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修建糯米、杉木、辣椒、钩藤、茶叶等产业路87条,里程突破200公里,打通了农业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助力“桂货出山”,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