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柳南区紧紧围绕“街道协商规范化建设”实验主题,以“协商于民,协商为民”为宗旨,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与街道实际相结合,探索形成“246”街道协商规范化模式,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与水平。
建好“2”个体系,增强协商意愿
统筹谋划、搭建平台,联动政府职能部门、人大、政协、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凝聚共识、形成议事强大合力。
建好街道协商议事组织体系,街道党工委牵头,整合街道“大工委”、党代表工作室、人大工委、政协联络站、民情民意工作站等议事、接待机构,成立街道协商议事中心,下设协商议事工作室,形成街道、社区、小区三级协商议事机构,街道、社区、小区三级党组织书记分别为协商议事机构的组织者,以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建设保障协商议事工作顺利开展。
建好街道协商议事合作体系,把“两代表一委员”纳入街道协商议事体系,完善街道协商议事网格,将协商议事工作向社区、小区延伸,有效打造“红色管家联盟”、“红色圆桌坊”、“六六聚言堂”等社区小区协商议事平台载体,推动“小事不出小区,中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走实“4”个步骤,提升协商效率
出台《柳南区关于推进街道协商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规范协商议事程序,街道、社区、小区三级党组织牵头落实四个议事步骤,推动议事更顺畅、协商更有效。
问需协商阶段,以代表管理、议题收集、议题确定、议题公示为工作重点,主要回答“谁来议”、“议什么”问题。
实施协商阶段,以协商组织建立和成果采纳为工作重点,召集各利益相关方正式开展协商活动,达成基本共识,形成协商结果,侧重回答“怎么议”问题。
议题解决阶段,由政府职能部门、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等有关主题组织实施,多方联动推动协商结果落地落实,重点回答“议完怎么做”问题。
评估协商阶段,协商结果通过“回音壁”张贴、召开反馈会、小区论坛发布等方式,向与议题有关的居民、单位反馈,邀请居民对协商结果进行满意度测评,重点回答“做得怎么样”。
完善“6”个机制,推动议题落地
建立健全街道协商相关制度,保障协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推动协商方案最终落地。
完善街道议事三级解决机制,建立街道、社区、小区三级协商议事网,将问题分为小事、中事、大事三个层级,形成“小区—社区—街道”逐级递进的协商议事框架。
完善政府职能部门参与解决机制,依托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实行“街道派单,部门解单”,将相关部门吸纳至协商议事中,快速回应居民诉求。2022年以来,街道、社区共向城区职能部门派单80多件,有效解决老旧小区改造推进难、小区疫情防控人手不足等问题。
完善社会组织参与解决机制,通过购买服务方式,由“和事佬”、“睦邻惠”等社会组织承接协商议定的一些公共服务项目,为居民提供规范化、专业化服务,逐步实现“养事不养人”。
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城区职能部门和街道安排专项经费,纳入本级预算。按每名党员每年100元的标准向小区党支部拨付党组织生活经费,每年统筹使用20万社区惠民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小区建设、基层治理,为议题解决提供经费保障。
完善双向考评机制,建立“上评下”与“下评上”双向考评机制,形成部门、街道双向互评,强化考评结果运用,推动基层事务有人办、马上办、办得好。
完善群众评议机制,落实评估结果反馈,广泛接受居民监督,居民对参与街道协商和落实协商成果情况的相关部门进行的满意度测评作为各有关单位参与、配合基层治理与服务工作绩效的评价依据,有力推动了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