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中也有一定程度的表现,不仅影响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实效,而且损害了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形象。要把握好创新推动方法、创新推动机制,紧紧围绕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数据来源:课题组问卷调查)
现状:当前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和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来看,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其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中也有一定程度的表现。比如,一些新任的领导干部搞“新官上任三把火”,对现有的即便是成熟有效的做法也置之不理,把前任的创新推倒重来,重打鼓另开张,造成财力、人力、精力的极大浪费,存在“因人而兴、易人而废”现象,创新的继承性、接续性差,一届一个新思路。比如,一些领导干部通常要求创新见效快,盲目追求在任内见到效果,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注重形式的多,求得实效的少。比如,有的地方认认真真搞样板,集中资源造亮点,创新成果停留在点上,经验总结不够,面上推进不力。创新只是为上级来检查和新闻宣传作“盆景”。再比如,一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重制度制订、轻操作实施,搞制度“面子工程”。这些,不仅影响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实效,而且损害了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形象。
趋势:创新是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把握好创新推动方法。1.提高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开放性。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从内容到形式都要体现开放的特点,使党建工作更好地渗透、融合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增强对改革发展的推动力及贡献度。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党建工作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要有效整合方方面面的力量和资源,注重引导社会组织资源、社会人力资源、社会资本资源向党建资源转化,统筹推进城乡基层党建工作。要引导和凝聚广大群众支持、参与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真正使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成为党员群众“大家的事”,达到“大家来唱”。2.畅通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互通互学渠道。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如果无法解决持续性和推广性问题,就始终无法走出停留在发起实施阶段的困境,甚至导致创新夭折。改革创新不能永远停留在试验阶段,永远停留在局部范围。一是加强地方党组织之间的学习考察。二是实行地方党组织之间的信息共享。要通过设立大组工网平台、手机信息传播系统等,尽快建立跨区域的党建工作信息共享平台,发布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信息,以实现党建信息上的互通有无。三是完善区域之间熟悉党建工作干部的交流制度。通过干部异地交流任职,不仅可以将本地的创新经验推广出去,也有利于把外地的创新成果吸纳进来。
把握好创新推动机制。1.形成“抓书记、书记抓”的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领导机制。突出强化市、县、乡三级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建议普遍推行“书记领办基层党建创新项目”制度,市、县、乡镇党委书记每年领衔抓好一至两个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项目,健全抓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推动的良好格局。2.形成组织部门指导的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服务机制。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指导力度,深入一线指导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建立“组工干部下基层”长效机制,推动组工干部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通过跟踪联系、动态监测、结对帮扶、工作记实,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创新。3.形成项目化的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保障机制。以项目管理的理念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像抓工业项目建设一样重视抓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投入。将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各方支持、基层党组织自我补充的多元化经费保障机制。4.形成典型引路、整体推动的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推进机制。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上下联动,加大先进经验的推广力度,形成一盘棋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营造百花齐放的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局面。定期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项目评选,着力培育典型、打造品牌,发挥示范效应。5.形成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评价机制。将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评价工作纳入到各级党组织目标管理体系中,把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评价结果作为考核各级党委领导班子及其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切实做到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按照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的要求,进一步探索建立政治待遇与经济待遇相结合、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配套的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
对策:紧紧围绕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贯彻重心在基层、基层在服务的思想,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主体功能。一是增强服务意识。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核心在服务;关键在把功能定位从管理转到服务上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根本要求是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检验标准是群众欢迎、群众受益、群众满意。二是整合服务资源。大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各类组织和单位的沟通协作,健全无偿服务与低偿服务相结合、社会化和产业化相结合的多类型、多层次、广覆盖的服务网络体系,综合发挥行政机制、市场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志愿服务机制的作用,形成服务群众的经常性机制。三是提升服务能力。拓宽培训渠道及方式,分层次开展社会服务知识技能的专业培训,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服务大局、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能力,协调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四是创新服务方式。推广一些地方创造的服务全程代理制等做法,推动服务时间全天候、服务内容全方位、服务对象全覆盖,广泛开展窗口服务、预约服务、常规服务、应急服务、自助服务、互助服务和组团服务等。五是健全服务制度。推行公开承诺,完善群众评议机制,加大服务群众考核权重。大力推广近年来各地在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方面好的经验做法,比如信息收集、建立台账、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
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进一步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一是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具备组建条件的要做到应建尽建,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要积极开展党的工作,采取挂靠建、联合建、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形式加快组建。二是继续加大在中介机构、协会、学会以及各类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实现“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的统一。三是抓好党群共建。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促、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共同提高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大力推进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把各类组织和社会群体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建立选拔、培育、激励、管理“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一是拓宽基层干部来源,选配好基层党组织书记。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教育好基层党组织书记。三是提供服务保障,激励基层党组织书记。四是加强考核监督,管理好基层党组织书记。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目标责任制,完善民主评议和考核制度,完善重大事项议事决策制度。
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党员队伍建设基础工程。一是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完善和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决反对党内组织生活庸俗化;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和民主评议制度,提高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的实际效果;坚持领导点评、党员互评、群众评议相结合,使党员始终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二是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探索建立“一方隶属、多重管理”模式,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健全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强化各项服务措施,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建设党员服务中心,规范“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受理工作,探索利用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手段,保证党员不管流动到哪里都能有效纳入组织管理、参加党内生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坚持严格质量进、严肃政策出,形成党员队伍吐故纳新、自我纯洁、充满活力的机制。探索建立定期分析评议的党员考核评价体系,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疏通出口,纯洁队伍,健康肌体。
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稳步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一是落实党员主体地位。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推进党务公开,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建立党员定期评议领导班子成员制度,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参与民主监督。二是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进一步完善基层党务公开办法、党内基层选举制度、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和程序、党内基层民主监督制度等,完善“四议两公开”、民主恳谈、党员议事会等做法。建议在基层推广设立党代表工作室的做法,建立党群新的沟通平台。三是正确引导党内基层民主实践。充分尊重基层组织和党员、群众的创造精神,鼓励和支持基层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创新。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成功做法,应及时总结推广;对正在进行的探索实践,应密切关注,加强指导;对出现偏差的,应及时纠正。(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