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展开】
当前位置:首  页 > 理论研究 > 调研报告 > 正文
四川全面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调查
发布日期:2010-03-23   |  来源:人民日报   | 字体大小:【

和谐为贵 调解为先

——四川全面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调查

 

  震后的四川依然美丽。

  3月,行走四川,满目苍翠,灾后重建有序进行。在安定和谐的背后,56万多名调解员活跃在各领域、各行业,定分止争化解矛盾,功不可没。

  “乡里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大事劝小,小事化了。老百姓过日子,就图个平安和气。”3月19日,广安市广安区火山村63岁的“劝调员”唐延辉深有感触地说。

  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工作。近年来,四川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党政统一领导、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协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有力地维护了藏族聚居区、地震灾区和全省社会稳定。2009年,全省调解矛盾纠纷52.7万件,群体性事件下降23.5%,涉诉信访案件下降47.3%。据省统计局调查显示,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93.9%。

  党政主导 构建崭新格局

  “大调解”纳入党政目标管理,记入领导干部政绩档案

  抗击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顺利推进灾后重建,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大调解,是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治本之策,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长远之计!”四川是全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地震灾区涉灾矛盾纠纷较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分析研判社会矛盾现状,四川省决策层形成共识。

  “和为贵,调为先。”在新形势下,四川省以新理念推动调解:调解就是执法,调解就是服务,调解就是管理。他们把开展调解工作的过程,作为体察民情、维护民利、促进民和的有效途径,把社会管理和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四川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解决“大调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级各部门分别成立了党委、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大调解”领导小组。省里对64个重点县(市、区)党委书记、政法委书记进行了集中培训。

  据四川省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省、市、县、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逐级签订“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深化“大调解”工作,成为责任书的重要考核内容。“大调解”工作,成为各级党政的“一把手”工程,纳入党政目标管理,记入领导干部政绩档案。

  “稳定是第一责任,靠第一责任人去推动。党政主导,为大调解提供了‘大马力’,领导力度是空前的。”广安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余仪说。

  “有场地做事、有专人干事、有经费办事”。 “大调解”工作涉及的组织机构、办公设施、工作人员和专项经费等全部由党委、政府统筹安排,全省各级“大调解协调中心” 落实了专门办公场所,配备了专职副主任3590人、工作人员35640人,各级财政安排 “大调解”工作专项资金1亿多元,有力地保障了“大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

  南充市嘉陵区委书记李达帆对“大调解”重要性深有体会,他说:“在社会矛盾多发期,维护稳定任务艰巨。花小钱,办大事,抓‘大调解’,我们在维稳上走出了先手棋。”  

  全面覆盖  完善组织体系

  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大调解”组织网络形成

  金沙江上正在修建向家坝大型水电站,涉及移民12万人。宜宾市在市、县和涉及移民问题多的乡镇、村组,建立了移民矛盾纠纷调解组织,去年以来,成功化解数千起移民纠纷。

  绵阳市涪城区城郊乡建立了乡村两级“流动调解工作站”,配置了3台流动调解车,变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下访,实现进村入户排查、调解、宣传“三结合”。

  “调解不是和稀泥,不是花钱买平安,是在尊重当事人意愿基础上的依法调解。”广安市“郭太平调解室”主任郭太平对记者谈起心得体会。他近年来调解100多起案件,都做到案结事了,没有一起反弹。一批以调解能手名字命名的调解室在四川各地涌现出来,赢得群众信任。

  无缝隙、无空白、全覆盖……四川在各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建立了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在村(社区)和相关部门、单位及社会团体、协会建立了调解室。

  共青团组织的青少年维权热线、“12355心灵驿站”积极投入到矛盾纠纷化解中。妇联、工会、消费者协会、贸促会等都加入进来。

  全省已建各类调解组织14.6万个,配备专兼职调解员56.3万人。一个纵向延伸到村、社区,横向覆盖各区域、各行业的“大调解”组织网络已然形成。

  ——行政调解大胆创新。行政调解由各级政府负总责、政府法制部门牵头、政府各职能部门为主体。全省建立行政调解室21653个,配备行政调解员26492人,初步形成了整体推进的行政调解工作机制。

  ——司法调解全面提升。全省各级法院建立立案调解中心和调解室5480个,配备调解员6166人。各级法院及其司法调解组织,把调解贯穿于整个诉讼环节,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实现了司法调解的纵深发展。

  ——人民调解不断深化。一批医患纠纷、征地拆迁、交通事故、食品安全等专门调解组织加快建立,人民调解的覆盖面不断扩展;大批特邀调解员、专职调解员和调解志愿者充实到了人民调解组织,显著改善了人民调解员队伍结构。全省已建人民调解室118792个,配备专兼职人民调解员53万人。

  三调联动  形成强大合力

  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无缝”对接,成功联动调解矛盾纠纷

  3月19日,在资阳市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一起交通事故的3位当事人正在激烈争论。在人民调解员的调解下,当事人情绪平静下来,最终握手言和。在这个交警大队,设有行政调解室、人民调解委员会、司法调解室、交通事故审判庭、保险公司办事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调联动,依法快速妥善解决交通事故。今年以来,该市公安交警受理案件1500起,调解案件1147起,无一起案件引发上访。

  衔接联动是“大调解”工作的难点。长期以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各弹各调、各吹各号”,妨碍了矛盾纠纷的及时有效化解。

  四川各级“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及“大调解协调中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设立工作台账和调解组织、调解员信息网络库,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员共用。省法院与省政府法制办、省司法厅联合制定了衔接联动的指导意见,实现各类调解组织各司其职、优势互补、无缝对接、整体联动。

  地震灾区的矛盾纠纷化解是个难题。绵阳市北川县政法委书记张周凯说:“我们通过三大调解衔接联动,有效地解决了疑难矛盾纠纷,把调解工作延伸到最敏感、最复杂、最疑难问题上。”“5·12”汶川特大地震以来,6个地震重灾市(州)调处矛盾纠纷13万多件。

  大调解赢得了群众欢迎。“打官司时间长,还要请律师,交诉讼费。公道的调解,使我们少费口舌,少花钱。”广安市民唐小华因设备租赁合同与某施工单位打起官司,3月19日在二审前通过法官的调解结了案,她对调解结果很满意。

  实践表明,“大调解”工作,调解的是矛盾,调顺的是民心,调稳的是执政根基。“大调解”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闸”,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机”,夯实基层基础的“加固器”,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到了实处,使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深化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了全省“八大民生工程”和藏区“三大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为经济止滑回升和灾后恢复重建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裴智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