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22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 马 飚
自治区主席马飚作政府工作报告。(何运斌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本届政府过去5年的工作,对今后5年及今年的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5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全区各级政府和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战胜了百年一遇的雨雪冰冻灾害、国际金融危机和特大干旱,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考验,八桂大地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焕发出勃勃生机,展现出美好前景。
——经济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由2007年5823.41亿元增加到2012年1.3万亿元,翻1.16番,年均增长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615美元增加到4427美元,翻1.45番;财政收入由703.9亿元增加到1810.07亿元,翻1.36番,年均增长20.8%;财政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市达到7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970亿元增加到1.26万亿元,翻2.09番,年均增长33.6%,其中技改投资由527亿元增加到4257亿元,翻3.01番,年均增长51.9%;全部工业总产值由6103亿元增加到1.8万亿元,翻1.56番,年均增长24.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4587亿元增加到1.54万亿元,翻1.75番,年均增长27.5%;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由4287亿元增加到1.45万亿元,翻1.76番,年均增长27.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由5801亿元增加到1.6万亿元,翻1.46番,年均增长22.5%;各项贷款余额由4331亿元增加到1.24万亿元,翻1.51番,年均增长2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32.7亿元增加到4474.6亿元,翻1.21番,年均增长18.3%;外贸进出口总额由92.8亿美元增加到294.7亿美元,翻1.67番,年均增长26%。地区生产总值等7项主要经济指标超过万亿元,30多项指标翻1番以上。
——填补多项空白。千亿元产业、千亿元园区、千亿元企业从无到有,形成食品、汽车、冶金、石化、机械、建材、电力、有色金属、建筑、旅游等10个千亿元产业,柳州汽车产业园区成为首个千亿元产业园区,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成为首个总资产超千亿元非金融类企业。建成投产中石油钦州1000万吨炼油工程、中石化北海炼油异地改造工程,填补了西南地区大型炼油厂的空白。西部地区第一座核电站防城港红沙核电站开工建设。我区首款中高级轿车上汽通用五菱宝骏汽车投产。柳钢集团年产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我区第1个千万吨级大型钢铁企业。在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率先建成高铁,南宁至钦州、钦州至防城港2个高铁项目开行试验动车,填补了我区高铁空白。洛湛铁路永州至玉林段建成运营,结束了梧州、贺州不通火车的历史。我区第1条天然气长输管道国家西气东输二线广西段建成通气。新增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为我区第1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建成以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区为主的保税物流体系,填补了我区综合性保税物流体系的空白。
——多项指标居全国和西部前列。糖料蔗、蚕茧、木薯、秋冬菜产量,沼气池入户率继续稳居全国第1位。水牛奶、大蠔、黄羽肉鸡、木材等产量,经济林面积跃居全国第1位。肉类、水产品、优质稻、香蕉、柑橘、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微型汽车、轮式装载机、柴油内燃机、多功能乘用车等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全国第1位。糖业综合利用率由13%提高到41%,稳居全国第1位。2010年以来铁路投资规模连续3年保持全国第2位。2012年申请发明专利量比上年增长1.3倍,增长率排全国第1位。森林覆盖率由52.7%上升到61.4%,排全国第3位。婚检率由3.48%上升到96.99%,排全国前列。外国驻邕总领事馆达5家,在全国排第7位;与东盟国家建立32对国际友好城市,排全国第1位。
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比率达74.3%,居西部第1位;2009年以来民航客货吞吐量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居中南地区首位。与东盟的贸易规模跻身全国10强,排中西部地区第1位;与30个国家建立73对国际友好城市,排西部地区第1位。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量排西部地区第1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75.1岁,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居西部地区第2位。出版发行和报业实力居西部地区前列。
——多项工作在全国和西部率先实施。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成为中国、马来西亚两国政府合作的第1个产业园区,与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开创了“两国双园”国际合作新模式。在全国率先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决定。是全国第9个、西部第2个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省区。水泥、有色金属等资源型产业循环经济和糖业清洁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并连续4年赴台湾举办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实现桂台全方位交流对接。南宁成为率先开行国际列车的省会城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地中海贫血防治计划。在全国率先完成省(自治区)到村五级广电网络贯通。在西部省区中第1个为全部农户实施农房政策性保险。建成全国重要的生物质能源基地、木材战略核心储备基地。
——一批产品和技术在国际国内领先。研制出世界首台可再生空气混合动力柴油发动机、世界最大的机械式硫化机、国内首台达到欧洲第六阶段排放标准的柴油发动机、国内最大的轮式装载机,培育出世界首例亚种间克隆水牛、世界首例冷冻胚胎克隆水牛,亚热带主要农作物和主要水产品养殖品种抗寒关键技术等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大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开竣工。5年来推进自治区层面重大项目1047项,新开工753项,竣工投产651项,是我区历史上建设重大项目规模最大、完成投资最多的5年。
开竣工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南广、贵广、云桂等铁路项目25个,区内建设里程约3000公里,建成投产项目13个1174公里,新增营运里程829公里,2012年底全区铁路营运里程达3580公里。建设桂海高速公路改扩建、玉林至铁山港、梧州至贵港、六寨至宜州、百色至隆林等27个高速公路项目2630公里,建成1318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3197公里。建设北海港铁山港区1-4号、钦州港3-8号、防城港18-22号等沿海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51个,钦州港30万吨、防城港20万吨等万吨级以上深水航道6条。整合沿海三港为广西北部湾港,实际吞吐能力由6853万吨提高到2亿吨,增幅排全国前列。建设郁江老口枢纽、鱼梁航运枢纽、长洲枢纽三线四线船闸、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桂中治旱及桂中农村土地整治、梧州至贵港、贵港至南宁及崇左至南宁航道等工程,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初步形成。内河港口吞吐量由4129万吨提高到近1亿吨,1000吨级船舶可从南宁、2000吨级船舶可从贵港直达港澳。建设南宁轨道交通1号线、龙门跨海大桥。建设南宁机场新航站区、桂林机场扩建、河池民用机场等项目。
开竣工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防城港金川铜镍冶炼、防城港钢铁基地、岩滩水电站扩建、百色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南南铝高性能铝合金板一期、来宾铝板带及原铝配套、中信大锰锰系列产品深加工、梧州年产30万吨再生铜冶炼、富士康南宁科技园、北海惠科和冠捷电子、桂林福达年产10万吨精密锻件等项目。金桂林浆纸一体化、玉柴重工、南宁电厂、贺州电厂等项目竣工。
开竣工一批重大生态环保项目:实施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节能减排、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珠防林海防林体系建设、重金属污染治理与环境修复、世行广西生态家园富民等工程项目。
开竣工一批重大社会公益项目:建成广西规划馆、广西美术馆、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科技馆新馆、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新校区一期、广西体育中心、广西妇女儿童医院等项目。
——一批国家级先行先试区的实施,提升了我区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中的战略地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国家批准了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南宁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柳州和桂林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河池有色金属新型材料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梧州国家“城市矿产”循环经济示范区、来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等。
5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产业优先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次产业比重由2007年21.3∶41.6∶37.1调整为2012年16.7∶48.6∶34.7。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9.2%提高到52.1%。全力打造千亿元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亿元的强优企业由17家增加到53家。实施重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会战,年产值超百亿元园区由3个增加到32个。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宽带中国•光网城市”、“无线城市”、中国联通南宁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等。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和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建设,推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个自治区级工程院、38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00家自治区级研发中心、100家自治区级产学研用一体化企业、100家自治区级创新型企业发展,新增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聘请116名自治区主席院士顾问、48名八桂学者。实施发明专利倍增计划。举办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实施质量兴桂战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广西制造”的影响力。
(二)切实加强“三农”工作,推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5年来全区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年均增长32.5%。发放粮食订单直补、粮食作物良种、农机具购置、农资综合等补贴173.07亿元。实施超级稻、秋冬种、间套种三个千万亩行动计划和农业产业化“十百千万”行动计划。2012年粮食总产量1485万吨,创近7年最高水平。稳步发展水产畜牧业和蔬菜生产基地。大力推广良种良法,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17.67个百分点。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发展林下经济、休闲农业经济、劳务经济。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552家,带动900多万农户增收。举办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完成1201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增恢复灌溉面积38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02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89平方公里。完成整村推进土地整治重大项目317个。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路、水、电、气、房、网等设施。
(三)坚持交通优先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掀起交通建设新高潮,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全面铺开,交通网络主骨架基本形成。5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4026.2亿元,是1978至2007年总和的2.1倍。公路总里程突破10万公里,实现地级市通高速公路、县县通二级以上公路、乡乡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公路。民航旅客吞吐量由805万人次提高到1427万人次。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049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2995万千瓦。
(四)坚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优先发展,加快构建“两区一带”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北部湾经济区产业集聚,逐步形成石化、电子信息、新材料、冶金、轻纺、林浆纸、粮油食品等特色产业体系;推进南崇经济带等建设,推动与云南等省区共建临海产业园;北部湾经济区初步形成“一小时经济圈”,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全面实施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加快建设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善西江沿岸城市汽车、机械、冶金、建材及高新技术等产业布局。加快桂西资源富集区发展,扶持壮大铝、锰、有色金属、水电、制糖等特色优势产业。全区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竞相加快发展的生动局面。
(五)千方百计扩大内需,加快投资消费增长。全面实施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持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活动,以非常办法、非常措施、非常力度、非常政策,办成了一批多年想办的大事。5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1万亿元;储备“十二五”重大项目2722项,总投资3.7万亿元。实施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发展消费市场,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空间。切实做好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及以旧换新等工作。推动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开展“南菜北运”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自治区级金融机构从43家增加到61家,资本市场年直接融资额从24亿元上升到400亿元以上。推进桂台(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崇左友谊关和德天瀑布中越跨境旅游合作示范区等基地建设,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5.4%。会展业蓬勃发展。
(六)坚持统筹城乡建设,推动城镇化跨越发展。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城镇化率由36.24%提高到43.53%。加快发展南北钦防城市群以及桂中、桂北和桂东南城镇群,优化城镇布局。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推进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互动发展,促进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全面建设南宁五象新区、柳州汽车城、桂林世界旅游城和其他中心城市的新区。全区5个城市成为国家园林城市,3个城市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全面实施扩权强县改革,推进扩权强镇试点,集约发展县城和重点镇,塑造城镇特色,增强县域发展活力。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由153.02亿元增加到1410亿元,增长8倍;县城以上城镇建成区面积由1310平方公里增加到1645平方公里,增长25.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7.5平方米增加到9.6平方米,增长28%。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举办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和城乡风貌改造。实施村镇规划集中行动。打造一批特色名镇名村。
(七)着力深化改革,扩大以东盟为重点的对外开放。大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组建10多个大型企业集团和10多个大型投融资公司。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价格体制改革和金融机构改革,完善财政预算体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自治区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提前一年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推出1439项、总投资5689亿元的引入民间资本项目。促进全民创业。民营经济快速发展,2012年底全区私营企业户数达22.69万户,比2007年底增长1.24倍;注册资本4324.22亿元,增长1.82倍。
全方位、多领域拓展开放合作空间,成功承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中越青年大联欢、亚洲政党专题会议、2012广西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大会等重大国际活动。积极推进泛北部湾、大湄公河、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中越“两廊一圈”等次区域合作。开通到东盟国家的11条国际航空线。推动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中越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建设。中国-东盟商品交易中心、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等合作项目落户我区。与东盟在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全面展开。“南宁渠道”不断拓宽。口岸基础设施和便利化条件明显改善。以东盟为重点的沿海、沿边、内陆全方位开放合作格局初步形成。积极开展与泛珠三角、长三角、西南地区和港澳台地区合作,引进世界500强企业45家、中国500强企业50家、中央企业48家,国内500强民营企业48家。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由2007年1032亿元增加到2012年5660亿元,增长4.5倍,其中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5.6%。
(八)加快民族文化强区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广西精神,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新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县支中心、服务点1.55万个,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892个,农家书屋覆盖所有行政村。实现6.65万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十二五”20户以下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工程提前完成。推动百家博物馆建设。举办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展。加强“漓江画派”等建设。加强花山岩画、灵渠等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打造大批文艺精品,一批文化产品获得国际、国家级大奖。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壮大文化产业,推进广西文化产业城、体育产业城等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实施重振广西体育雄风计划。广泛开展“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和“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成功举办庆祝自治区成立50周年、纪念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80周年等重大活动。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民族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
(九)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深入开展节能减排攻坚战、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等,建成制糖、造纸、水泥、火电、钢铁、冶炼、酒精、淀粉等重点行业企业节能减排工程。城镇污水处理率和集中处理率分别由2007年的39.5%和11.8%提高到2012年的77%和6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38%提高到89%。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清洁生产,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贺州华润循环经济示范区和梧州、玉林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园区规划建设和试点工程。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北部湾绿色生态屏障”和“西江千里绿色走廊”等工程。制定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区14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优良天数比例由96.5%提高到98.8%;39条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由91.9%提高到97.2%。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定。“山清水秀生态美”成为我区优势品牌。
(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7年的12200元增加到2012年的21243元,年均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224元增加到6008元,年均增长13.3%。全区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累计达7660.16亿元,年均增长29.53%,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由62.6%提高到75.9%。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制定实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完成3年职业教育攻坚计划,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增加51.6%。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基本建成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程覆盖、无缝衔接”的学生资助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以创业带动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3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40万人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参合率达97%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增加73.5%;城乡低保月平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56%和80.7%。救助受灾群众3857.94万人次,帮助因灾倒房群众重建住房12.77万户。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2524处。解决140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75.97万套,竣工41.36万套。280多万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的居住问题得到解决。加快垦区、林区危房、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改造。60多万农村贫困户的危房得到改造,全面消除农村茅草树皮房,桂西北50户以上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全面完成。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建成五保村9165个、敬老院1181个。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慈善公益事业健康发展。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企业工资收入调控体系、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开展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及桂西五县、重点库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兴边富民行动,66个县1796.69万人受益。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千方百计稳定物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成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框架,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由人均40元提高到240元。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在14372个行政村建成卫生室,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覆盖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艾滋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扎实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创立诚信计生工作模式,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计生家庭奖励政策全面兑现,出生人口性别比低于全国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大排查、大防控、大调处、大化解”活动。加强以信息化手段为重点的社会治安动态体制机制建设。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在城市实施复合型警务机制改革,在农村推进群防群治工作,在边境开展“爱民固边”工程,社会治安动态管控能力明显提升。禁毒人民战争取得明显效果。科学应对和成功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实现“双下降”。坚持为民办实事,5年累计投入资金1366亿元。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困有所济得到进一步落实。
(十一)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成自治区、市、县三级政府机构和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积极转变政府职能。5年来共减少行政审批事项1594项,自治区和设区市共下放行政审批权719项。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桂,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27件,制定政府规章51件。推动政府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认真执行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结率100%。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自治区、市、县三级联动的行政效能电子监察机制。普遍推行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自治区、市、县三级政府建立政务服务中心。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行政机关效能”活动,切实践行“六戒”。
5年来,外事、侨务、统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商、税务、海关、检验检疫、海事、通信、邮政、供销、地震、地矿、人防、消防、保密、测绘、气象、新闻出版、决策咨询、参事、文史、哲学和社会科学、地方志、档案、宗教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等事业取得新进步。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边海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双拥共建工作取得新成绩。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繁荣发展。我区被誉为民族团结的模范、维护统一的模范、维护稳定的模范、我国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的模范。
刚刚过去的2012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区呈现出经济增长较快、投资强劲、消费活跃、外贸增长、物价平稳、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3%,财政收入增长17.4%,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10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9%,粮食单产增长3.97%,再创历史新高,蚕茧、水果产量创历史最好水平,城镇化率提高1.7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9%,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6.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目标基本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0万人次,10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8%。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过去5年,我区实现了“八大历史性转变”:由我国西南边陲实现了向我国对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转变,由全国交通末梢实现了向国际大通道、交流大桥梁、合作大平台转变,由综合经济实力较低水平实现了向跨上万亿元台阶转变,由农业主导型实现了向工业主导型转变,由工业化初期阶段实现了向工业化中期阶段转变,由传统农业实现了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由传统发展方式实现了逐步向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由人民生活水平总体温饱有余实现了向总体小康转变。一个自强不息、蓬勃发展的广西,一个开放包容、和谐文明的广西,一个日新月异、充满生机的广西,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过去5年的成绩,是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打下基础的承继、延续和发展。我们牢牢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重大机遇,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按照“以空间换时间、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的战略思维,坚持产业、交通和北部湾经济区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全力实施“翻两番、跨两步、三提高、建设五区”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打造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和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过去5年,是我区迎难而上、艰苦创业、阔步前进的5年,是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的5年,是求突破、上台阶、大发展的5年,是全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软实力和环境竞争力迈上新台阶,奠定夯实我区长远发展更好基础的5年,是全区上下形成人心齐、干劲足、风气正良好氛围的5年,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5年。
回首5年奋进历程,我们全面贯彻中央的精神和决策部署,加深了对做好全区工作的认识。一是必须坚持发展始终是我区第一要务,树立时不我待的责任意识、慢进也是退的进取意识,努力于快、服从于好,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二是必须坚持深化开放合作,深刻认识广西最突出的优势在区位,最根本的出路在开放,把开放作为赶超跨越的根本动力。三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敢于打破常规,创新体制机制,采取“四个非常”去谋划和推动各项工作。四是必须坚持抢抓机遇、用好机遇,增强危中求机、化危为机的意识和能力,善于在复杂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应对。五是必须坚持以群众满意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使发展成果惠及人民。六是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保持良好生态核心竞争力,推进永续发展。七是必须坚持切实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密切配合,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回顾5年历程,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人民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各级各部门和5200多万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桂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关心支持广西发展建设的港澳台同胞及海内外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面对5年的成就,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后发展欠发达的基本区情没有改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改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农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创新型人才缺乏;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较低;经济发展方式仍较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足,城镇居民收入不高,贫困面还较大等。我们要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这些问题,使富民强桂新跨越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和任务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自治区党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预计2013-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1%,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万亿元,比2010年翻2.13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45万元。
——实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增计划。预计2013-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2020年达到5.14万元,比2010年翻1.59番。
——实施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预计2013-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2020年达到1.67万元,比2010年翻1.88番。
今后5年,我们要把握好全区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发展态势:当前是加快富民强桂新跨越的黄金机遇期,是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发展,国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区位、资源、生态、政策等多重优势叠加;我区已经驶入发展快车道,呈现经济规模快速扩张,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趋势;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呈现经济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的趋势;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与质量提升并重的时期,成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基础不断巩固、工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产业融合协同发展;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速形成,交通支撑引领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实,投资规模快速扩大,消费潜力不断释放,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经济增长呈协调拉动趋势;重大产业、重大项目、生产要素加速向重点区域集聚,区域分工协作加强,区域一体化呈现加快发展趋势;发展软硬环境显著改善,民营经济发展活力迸发、快速成长;全面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保障和改善民生呈日益加强趋势,人民群众生活必将大幅改善。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进一步释放出巨大发展潜力,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引擎。富民强桂的“广西梦”一定能够加快实现。
今后5年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美丽广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构筑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打造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为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今后5年,我们要更加注重解放思想务实创新。继续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全方位创新。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利用深化改革的最大红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充分发挥我区对外开放的叠加优势和巨大潜力,加快形成引领国际区域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更加注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贯彻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更加注重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坚持优先发展产业、交通、城镇化和北部湾经济区,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今后5年,我们要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强烈的责任感、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任务:
——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广西速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到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万亿元,比2012年翻1.05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5万元,翻0.98番;财政收入达到3640亿元,翻1.01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万亿元,翻1.25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500亿元,翻1.09番。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6%,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基本形成。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吸纳就业占新增就业总数的比重超过85%。北部湾经济区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占全区比重分别达到43%和48%。城乡一体化格局和四个经济一体化发展区域加快形成。
——基本建成14个千亿元产业,壮大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食品、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冶金、机械、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电子信息、医药制造、纺织服装与皮革12个产业成为千亿元产业,生物、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2个产业加快壮大,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海洋经济、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农业、先进装备制造、养生长寿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15个重点产业基地基本建成;千亿元产业园区达到10个。
——进一步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进入高铁时代。连接多区域、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大通道地位进一步巩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000公里;铁路营运里程5500公里左右,形成“一轴四纵四横”现代化快速铁路运输网络;港口吞吐能力超过5亿吨,其中沿海港口吞吐能力3.5亿吨;机场旅客年吞吐能力突破3000万人次。
全面建成以南宁为中心的快速铁路网,南宁至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市1小时到达、至区内其他中心城市2小时到达、至周边省会城市3小时到达;全区高速铁路营运里程2000公里以上,约占全国高铁营运总里程的十分之一。今年将开通南宁至(长沙)北京、南宁至梧州、南宁至钦州、防城港、北海等高铁,高铁营运里程由2012年的零公里跃升到今年的1137公里。
——城镇化建设扩容提质,城市新区初步建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好、资源节约的城镇体系进一步形成。县城平均人口超过10万;城镇化率提高到53%。南宁五象新区、柳州汽车城、桂林世界旅游城等区域中心城市新区初步建成,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推进全方位开放,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以东盟和港澳台地区为重点的开放合作深化拓展,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600亿美元,翻1.03番,实际利用外资累计突破200亿美元。
——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民族文化强区基础更加坚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广西精神更加彰显,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创新型广西建设取得新成就。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提高5个、11个、4个百分点。人民健康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实施科教兴桂战略成效显著,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明显提高,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件以上。
——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民生得到较大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扶贫开发重点县和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按新标准贫困人口减少38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下降10个百分点,降到10%左右。
——扎实推进平安广西、法治广西建设,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依法治桂全面推进。人民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积极推进美丽广西建设,保持“山清水秀生态美”优势。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经济资源协调的科学发展之区、生态产业发达的生态经济之区、生态屏障坚实的优质环境之区、自然人文融合的和谐人居之区加快建设,我区将在更高层次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5年后的广西,科学发展将再上新台阶,人民生活将更加幸福,发展中的广西将更加美好!
三、2013年主要工作部署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一定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扎实开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1%,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均削减1%,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1.5%,二氧化硫排放量与上年持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8%。以内。
为实现今年的工作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优先发展优质粮、糖料蔗、桑蚕、食用菌、水果、蔬菜、木薯、中药材等优势特色种植业,以及生猪、优质鸡、奶水牛、水产品等优势特色养殖业,积极发展速丰林、油茶、核桃、花卉、绿化苗木、香料等林业优势特色产业以及林下经济。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会展农业、节庆农业,推进农业向“接二(产)连三(产)”延伸。
促进就业创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水库移民教育培训和大石山区教育移民等工程。开展区域劳务合作,强化劳务输出服务。推进农民进城务工。扩大小微企业扶持范围,促进农村小微企业发展。鼓励和帮扶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力争实现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年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万人次以上。
强化政策支持保护,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严格落实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和各项补贴政策,年内农作物良种补贴5.88亿元,粮食订单直补2亿元,农资综合补贴29.93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5.8亿元,渔业柴油补贴13.2亿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7.7亿元。陆地边境0-3公里范围行政村农村居民边民生活补助由上年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96元,新型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月标准由55元提高到75元,农村低保对象月补助水平每人提高10元;新农合筹资标准由人均290元提高到340元。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继续为1050万户农户办理住房政策性保险。年内改造农村危房20万户。
完善产权制度,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按照依法自愿原则,以转包、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让更多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
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坚持自愿原则,对失地农民、无土安置移民及进城就业、创业、务工的农民办理城镇居民户籍手续,享受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信贷投入和保险支持力度。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积极推动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
加强设施建设,提升农民增收能力。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灌区配套设施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强化动植物疫病灾害、农业气象灾害等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渔港扩建、渔船更新改造、池塘标准化改造。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
(二)实施城镇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改善城镇居民生活条件。
促进企业职工工资增长。健全劳资共决、兼顾并重、调高保低、同工同酬、公平公正的企业工资分配机制。加快完善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今年再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增长15%以上。加强劳动者工资水平与企业经济效益有机衔接。
完善事业单位收入增长机制。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
提高城镇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全区城镇低保对象补助水平每人每月提高20元;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提高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加强对城镇低保对象、困难职工再就业的培训,对有创业意向的低保对象提供引导帮扶。继续实行对城镇低收入群体的直接补贴政策,扩大补贴范围,加大补贴力度。
大力发展微型企业和创意机构。力争新增微型企业2.4万户,新增就业12万人以上。在工业设计、动漫游戏等重点领域,建设园区和孵化基地,建成创意机构和中介机构8000家。
促进全民创业和实现充分就业。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鼓励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多渠道促进城镇居民增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健全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机制。开发社区服务、公共服务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就业援助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大力推进产业升级改造。制定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能过剩化解的工作方案,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今年完成技改投资5530亿元。加快推进食品、有色金属、钢铁、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支持有色金属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引导制糖企业积极向朗姆酒等延伸产业链发展。加快碳酸钙产业化发展。抓好玉柴能源200万吨重油芳烃等重点项目建设。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重大科技攻关工程、重大科技专项和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能力提升行动,在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及新医药等产业领域重点研发攻关,加快开发高新技术及产品。提升国家及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的能力。提高高校、科研院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实施300个以上技术创新项目,实施50项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和一批新产品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广西糖业、汽车、柴油机等25家自治区级工程院和105家自治区级研发中心,支持建设113家产学研用一体化企业以及103家创新型企业。深入实施质量兴桂战略,加强质检中心建设。新建中国—东盟科技交易中心。推动桂林、南宁、柳州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创新型园区,支持北海高新区升级。推进发明专利倍增计划和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万件。
加快发展千亿元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新增1至2个千亿元产业。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建设一批新兴产业示范项目。推进“中国糖城”和广西糖果休闲食品产业园、广西工业设计城、广西软件城建设。推进百色、贺州、来宾、河池、桂林等市的碳酸钙产业化基地建设。
加快建设产业园区。促进园区转变发展方式,力争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达1.4万亿元,百亿元园区达35个。
深入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大力扶持千亿元企业,加快发展百亿元、十亿元企业,增加一批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力争今年底亿元工业企业达2400家以上,上规模企业户数近6000家。
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壮大北海、南宁、桂林3个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充分发挥柳州、桂林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桂东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的优势,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推进数字城市和数字广西建设,分类指导重点行业提升信息化水平。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增强大中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扎实制定和实施城镇发展规划。推动区域性中心城市新区与产业园区互动发展。大力增强区域性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突出发展县城和中心镇。扩大县城规模,完善功能,增加县城人口。稳步推进撤乡设镇等工作,对50个镇实施扩权强镇。自治区本级统筹安排城镇化专项资金12亿元,重点加强县城和中心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城乡风貌改造和名镇名村建设,拓展延伸城乡清洁工程。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镇道路、供电、供水、供气、学校、医院、住宅等建设。完善城乡路网。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县域生活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试点。推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周边农村延伸。
促进城乡三次产业有机融合。推动加工企业在农村建立原料生产基地。推进商贸、仓储、冷藏、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适度放宽大城市、进一步放开其他中心城市、全面放开县城和建制镇的落户条件,引导农村居民向城镇转移落户,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五)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拉动经济加快增长。
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围绕千亿元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三农”、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加强交通建设。加快完善面向东盟的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全年计划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100亿元以上。铁路方面:建成开通铁路项目11个,铁路营运总里程达到4618公里。新开工柳南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力争新开工黄桶至百色、南宁至凭祥、河池至南宁、合浦至湛江、柳州至肇庆、南昆铁路南宁至百色增建二线、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等铁路项目。力争开工南宁轨道交通2号线。公路方面:力争建成兴安至桂林、河池至都安、靖西至那坡等5条高速公路363公里,全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560公里。力争新开工乐业至百色、河池至百色、荔浦至玉林、资源至兴安等高速公路。加强国省干线和一般路网项目建设。西江黄金水道方面:力争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000万吨。建成西江航运干线南宁(牛湾)至贵港Ⅱ级航道等项目。广西北部湾港方面:力争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500万吨。新开工防城港东湾513-516号泊位等项目;建成北海港邮轮码头等项目。机场方面:南宁机场新航站楼竣工。桂林机场航站楼及站坪配套设施扩建工程动工。柳州机场停机坪建成投产,新航站楼动工建设。建成河池机场。
加快推进能源和水利建设。新开工中石化广西液化天然气、中石油贵港油库等项目,竣工中缅天然气管道广西段、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广西段支线等项目。加快建设主电网、县城电网、农村电网和无电地区电网。大力发展新能源。开工大藤峡、邕宁等水利枢纽项目,抓好桂中治旱乐滩二期和驮英等灌区、落久、洋溪等水利枢纽项目前期工作。水库除险加固完工500座;解决35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力争新增贷款2000亿元,社会融资规模3300亿元。力争资本市场直接融资380亿元,其中新发行企业债券80亿元。设立广西北部湾产业投资基金。
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突出抓好面向香港的招商引资,开展港商、港资、港企入桂活动。抓好央企入桂、民企入桂和招商引资大兑现工作。力争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200亿元。
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最大限度取消民间投资限制,把制约民间投资的“弹簧门”卸掉、“玻璃门”打碎。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市政、金融、能源、教育、医疗等领域,完成民间投资9000亿元以上。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行重组联合、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努力改善消费需求结构。创新促消费模式,丰富消费产品类型,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发展新型消费和绿色消费,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培育龙头企业,扶持中小服务企业发展。发展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推动服务外包,加快与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加快发展旅游业。进一步扩大旅游消费。推进桂林、南宁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打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红水河流域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推进北海涠洲岛旅游区、桂台(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等建设。力争旅游总收入超过1900亿元,增长16%以上。
(六)完善“两区一带”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管理机制、土地、金融、市场体系等综合配套改革,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提升保税物流体系。加快发展海洋渔业、港口运输和滨海旅游等传统产业,海洋生物制药、海水利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现代海洋服务等新兴产业,壮大海洋经济。推进西江“一干三通道”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深入实施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完善沿江产业布局。实施桂西资源富集区发展规划,支持资源富集区加快发展。编制柳来河、梧玉贵、桂贺、南北钦防玉崇百等四个区域一体化发展专项规划,制定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政策措施。推进南北钦防同城化。推进江海联动、陆海互动发展。加快推进沿边经济带建设。
(七)加快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建设美丽广西。
全面推进节能减排。推进火电、水泥行业脱硝工程建设和制糖、造纸、淀粉、酒精、化工等行业废水治理,完善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配套设施,推进建筑节能。淘汰落后产能。加强治污设施运行监管,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大力促进资源节约。强化对八大重点行业及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费的动态监管。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活动,培育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的清洁生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及合理开发。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
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建设。建立符合主体功能区要求的绩效评价体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抓好天然林、重要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加快退耕还林、沿江防护林建设,力争植树造林350万亩。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护森林、湖库、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森林城市和生态市(县)、环境优美乡村等绿色环保系列创建活动。
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加大对入海河流的污染防治,规范入海排污口。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切实做好南宁、柳州、桂林、北海市PM2.5实时监测、实时发布工作。
(八)推动改革开放,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与活力。
巩固提升开放合作平台作用和影响力。以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为契机,全力办好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及10周年系列活动。举办经贸和社会人文等多领域交流活动。积极推动国际区域合作和共建各类园区。加快中国-东盟商品交易中心建设。积极参与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建设,加快中国-东盟国际大通道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继续推动泛北部湾区域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加快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建设,加强“双园”互动。推动中国-东盟现代农业科技合作园区、中泰崇左产业园、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南崇经济带建设。广泛开展民间友好交流。
加快对外贸易和“走出去”。继续在东盟国家举办广西商品交易会,扩大欧美、香港等传统市场,开拓“金砖”国家和非洲、中东地区等新兴市场。扩大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快培育一批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科技兴贸基地。保持一般贸易稳定增长,支持加工贸易加快发展,推进边贸做大做强,积极发展服务贸易。打造外向型龙头企业,加大对中小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广西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深化国内区域合作。推动桂港、桂澳合作再上新台阶。加强桂台常态化交流合作。加强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大西南等区域合作。推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推进与云南、四川等省合作建设临海产业园。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推进自治区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完善自治区对下转移支付制度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强化财政绩效管理和政府债务管理。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对重点区域、重要产业和重大项目的金融支持。推进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推动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上市。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发展债券融资。力争全区后备上市企业达160家。巩固扩大农村金融改革试点。
(九)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大力弘扬广西精神。继续开展“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和“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修改完善铜鼓奖。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城乡阅报栏、国门书店、全民阅读系列活动等工程。开展“扫黄打非”。加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加强与东盟国家在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十)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进一步加强贫困连片地区、石漠化地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移民库区等重点地区扶贫工作。实施“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引导农村贫困地区发展高效农业、家庭工副业,扶持贫困群众发展特色种养项目。实施贫困地区坡耕地改造和基本农田整治等工程。推进教育移民扶贫试点。新建300个水库移民新村,实施库区移民增收工程。抓好30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继续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组织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继续抓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项目建设和管理。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深化新一轮职业教育攻坚工作,推进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创新。深化高等学校分类管理,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完善和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加快发展民办教育。
努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推进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开展新农合市级统筹试点工作。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落实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政策措施。继续推进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实施基层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诚信计生长效机制,推进“幸福家园”工程,全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养老、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完善转移接续办法。制定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相关制度的衔接办法。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推进社会保险统一经办。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发展慈善事业。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扎实推进平安广西、法治广西建设。加强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普法工作。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深入实施广西食品安全行动计划。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加强网络个人信息保护,打击各种网络犯罪活动。深入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实施城乡社区警务战略。推进“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建设。
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推动边境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发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
做好国防建设工作。加强边海防、国防动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工作。推进双拥共建活动。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依法保障公民特别是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继续做好外事、侨务、宗教、决策咨询、统计、人防、气象、地震、水文、测绘、参事、史志、档案等工作。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将继续集中力量实施十项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总投资454亿元。(1)社保惠民工程。总投资71.98亿元,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陆地边境0-3公里边民补助、新建1000个农村五保村等项目。(2)健康惠民工程。总投资112.96亿元,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地中海贫血防治、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治疗等项目。(3)教育惠民工程。总投资54.98亿元,实施职业培训、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资助等项目。(4)强基惠民工程。总投资43.04亿元,实施修建贫困村屯级路、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农村安全饮水解困工程等项目。(5)安居惠民工程。总投资63.39亿元,实施城镇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新建廉租房、城市棚户区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6)土地整治惠民工程。总投资10.72亿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基本农田整治、贫困地区坡改梯等工程。(7)农补惠民工程。总投资41.53亿元,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粮食作物良种补贴等项目。(8)生态惠民工程。总投资26.5亿元,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项目。(9)文化惠民工程。总投资4.9亿元,实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示范、农民体育健身等工程。(10)通畅惠民工程。总投资24亿元,安排1000个以上建制村建设沥青水泥路。
各位代表,完成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必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严格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自觉接受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自治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坚决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新闻报道,加强督促检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加大纠风专项治理力度。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各位代表!回顾5年成就,鼓舞人心;展望未来前景,催人奋进。广西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强大动力,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加快富民强桂新跨越、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