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一颗赤子初心,卢文祥想的,始终是“三农”那些事儿。
出生于广西贵港市平南县的卢文祥,是农民的儿子,父母守着一亩三分地把他养大。他从小就希望,田地能多抽几株稻,菜里能多洒几滴油。
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是“老农民”卢文祥不忘的初心,也是科研者卢文祥牢记的使命。
这样的初心与使命,卢文祥怀揣了一辈子,也实践了一辈子!
同为农业人,老乡卢文祥的心思,贵港市覃塘区宇佳种养合作社的负责人蔡志荣深有感触。“合作社刚推广‘桂柳05136’时,分蘖率低,虫害较多。”心焦的蔡志荣打电话向卢文祥请教,没承想第二天,卢文祥带了个工具包就只身搭乘火车到贵港市,无偿教会蔗农种植技术和调配杀虫药后,又只身返回柳城。
“这就是一心为农民的卢文祥!”蔡志荣感叹地说。
“没有一颗爱农村的初心,没有一种根植土地的毅力,什么事也办不成。”谈起只身到贵港一事,卢文祥谈得更多的还是农业精神。
坚守根植土地的一颗初心,卢文祥成为柳城农业系统的榜样。
柳城县糖业局干部赖彩雄与卢文祥同一批到柳城农业系统工作,提起这位老友,赖彩雄不禁竖起大拇指:“他无论是水稻制种,还是研究甘蔗,都实实在在将工作做到了最好!”
“育稻和种蔗,道理是相通的,只要懂得灵活运用。”研究甘蔗前,卢文祥还研究过水稻,他充分发散思维,反复思考甘蔗品种与甘蔗组织培养研究的结合问题,将甘蔗育种目标定位为适应本地生产需要的抗霜、旱区位育种。
2009年初,寒潮来袭,检验新品种的重要时刻到了。
一天傍晚,卢文祥在带队开展例行巡查时发现,潜心培育的甘蔗苗结了霜。眼看着积霜压弯了蔗苗,霜水流入土里冻伤了蔗根,大家都很心急。
面对一些同志“赶紧想想补救方法啊”的焦急声音,卢文祥虽然眉头紧皱却没有行动,他有着更深远、更全面的考虑:“甘蔗品种想要大范围推广,必须拥有强大的抗霜性,轻易被霜雪冻伤的甘蔗品种就不合格。就算培育成功,也不能推荐给农民种植,这类不合格的品种被大面积推广后,如遇上霜雪天气,蔗农的损失将是现在的千倍万倍。”
经过检查,在这一次霜冻中,抗霜性较强的品种存活了下来,其中就包括“桂柳05136”。经过寒冬历练,再经过一年的观察,“桂柳05136”终于在2011年问世,其在各个性状上,都要优于之前的诸多品种。
关于甘蔗产业的深谋远虑,卢文祥的故事不止一件。
柳城县甘蔗研究中心主任韦海华说,此前卢文祥带领团队自主培育出了“桂柳二号”,种植的前三年,糖分和产量均很高,就连比较干旱的坡地都能种植,很受农民欢迎。有了成果后,研究中心准备申请成果奖。但后来发现,该品种易倒伏,一旦染上黑穗病不加以控制,减产高达50%至80%。
倒伏和黑穗病是甘蔗的常见现象,若及时处理,产量依然可观。此外,按照推广成效和产生的社会价值,该品种获得成果奖实至名归。但卢文祥知道这个情况后,坚决叫停了申请成果奖一事,同事们不解,他却板起脸说:“你们知道吗?农民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损失很大,我们还有脸去申请成果奖?”
此后,再也没有人提这事。
多年过去了,卢文祥一心为农民的初心和情怀依然如故。
今年10月29日傍晚,卢文祥到甘蔗地里查看新品种的生长情况,在测完甘蔗含糖分后,大家都比较满意。但在观察甘蔗横截面时,卢文祥表情开始严肃起来,因为他发现甘蔗有轻微的空蒲心。“这个品种还可以,在外地早就推广种植了,但在我这儿不行,品种还需优化。”卢文祥摇摇头说。
“差一点就是差一点,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研究甘蔗更是这样。”卢文祥说,我们不能想着说品种差不多了,有点小问题也可以种。这些有一点小问题的甘蔗品种推广到100万亩、1000万亩呢?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农民就要吃亏,这是我们的罪过!
过去一心埋头干科研,现在卢文祥想法升级了:农民也是科研者!
卢文祥认为,选育甘蔗良种做的工作就是消除甘蔗“负面清单”,甘蔗品种好坏的选择在于农民,而不在科研人员,只有品种好,农民爱种,卖得出好价钱,才是合格的甘蔗种。
如何让蔗农对新培育出的新品种从认识到认可?卢文祥想了办法:一是把农民带到试验田,让他们自己挑选看上眼的品种进行试种,二是自己找蔗农,让蔗农免费试种。
农民们把试种的“桂柳05136”与一旁的老品种相互对比,新品种株更高,直径也粗了一圈,收割时统计对比,新品种每亩产量比老品种高出20%,收购价每亩要多350元。产量增加了,收入提高了,更多蔗农决定改种新品种。
也因为让农民参与科研一线的做法卓有成效,如今的“桂柳05136”占柳城推广面积的90%以上,糖料蔗进厂每吨加价30元,直接增加农民收入,2019年农民种蔗收入达8000元;比“新台糖22号”平均高0.7吨/亩,糖分高0.7%。据不完全统计,“桂柳05136”在全国推广种植面积超1100万亩,是种植面积最大的内地品种。
“农民很辛苦,很不容易,我们搞蔗种的,最需要对农民负责!”种植面积越大,卢文祥的压力也增大,常对人说:“‘桂柳05136’推广得越多,责任和压力就越大,最怕对不起蔗农……”这是出于维护蔗农切身利益而产生的忧虑。
这种忧虑是农业人的情怀,更是老农民的一颗初心和神圣使命。
一直秉持着“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理念的卢文祥,几十年的科研生涯里,除了培育既适合农民种植又符合糖企需要的高产高糖甘蔗品种外,还考虑着农业、农村、农民的整体发展。
“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如何突破甘蔗收割的瓶颈?”卢文祥牵挂着农业,也忧心着生产。为此,卢文祥实现了“跨界”发展,研发出了甘蔗收割系统,并获得了国家实用专利。
说起这项专利,卢文祥拿起纸和笔边画图边与记者讨论了起来:“你看,传统甘蔗收割机的砍蔗部分与除叶部分是一体化的,因为除叶部分与机器收割回的甘蔗并不匹配,导致除叶部分的机械出风口口径小、电机功率大,耗能上升。我设计的甘蔗收割系统,砍蔗回收部分与除叶部分是分开的,也就是说单独开发一个除叶处理机,跟随在收割回收车后面,解决了此前一体化的弊端。”
除了甘蔗收割系统,卢文祥发明的农用除草纸,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专利。
“甘蔗最怕价不高,卖不出好价钱,农业难发展,农村难振兴,农民难幸福!”卢文祥不仅把农民的利益放到农业、农村、农民中统筹考虑,还以世界眼光看待未来的发展。他认为,要确保农民利益和产业良好发展,种蔗成本是必须突破的一个课题。
“中国的种植成本与世界先进国家比,差距到底在哪?”这是当前卢文祥研究的范畴。他认为,差距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土地租金、人工费、机械化程度等。为此,卢文祥提出了改革方案,以图改变甘蔗产业发展的利益分配问题,再配合不断研究甘蔗新品种,提高种蔗收益,使农民、企业、政府三方利益都能实现增长。
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心爱的甘蔗,2012年,年过五十的卢文祥主动从柳城县农业局副局长的岗位上退下来。现在,58岁的卢文祥也从柳城县甘蔗研究中心主任的位子退了下来,但他依然扎根土地搞研发、育新种,也经常到全国各地与同行交流,学习先进、传授经验,为“甜蜜事业”持续奋斗。
记者手记:
开拓者、有心人、实干家。
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路上,卢文祥把一生时光栽种成万吨甘蔗,帮助越来越多的人实现致富梦想。
采访中,记者见到了两个卓然不同的卢文祥:一个是激昂的卢文祥,当他置身甘蔗林时,言谈奇异卓著、高潮迭起;一个是安静的卢文祥,当他端坐办公室时,言行沉潜缓慢、深沉内敛。
激昂,是因为深爱;安静,是因为深思。不管哪个卢文祥,都是最美的奋斗者、追梦人,都是有情怀、有担当的农业人。
信心最宝贵,劳动最美丽,胸怀最宽广,大地赤子卢文祥,以心血为墨,以甘蔗为笔,为大地母亲绘就了最美画卷,也让自己人生绽放无限光彩。
(图文来源:柳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