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也正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目标的最强呼应和贯彻落实。
精准扶贫,是对我国发展脉搏的精准把控。“精”是目标,目的是把扶贫的方向、重点和关键弄清理顺,做到精益求精,为扶贫打下坚实基础;“准”是要求,目的是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群众和不同的实际情况提出和实施不同的帮扶策略,保证扶贫取得实效;“扶”是措施,目的是通过国家政策、项目、资金等要素的倾斜,确保扶贫有方法、有路子、有保障;“贫”是方向,目的是进一步帮助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惠及所有群众。
精准扶贫,是解决贫困户贫困的重要途径。对贫困户来说,有的是因为自然条件恶劣的“资源型贫困”,有的是因为缺少技能的“能力型贫困”,有的则是因为家庭成员多病的因病致贫,还有一种就是缺少志气、好吃懒做的“失志型贫困”。对贫困村来说,“资源型贫困”、“能力型贫困”和“失志型贫困”皆有。对最后一种贫困即“失志型贫困”,若自身不长志气,是很难摆脱贫困的。
精准扶贫,是文化教育缺失的主要补充。观念陈旧落后,导致贫困群众身在贫中不知贫, 安于现状, 创新思维缺乏, 创业的主动性和进取心严重不足。在极少数贫困户中,“输血式”扶贫方法不仅没能很好地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相反还使他们滋生出了“等、靠、要”的不良风气。这就要求我们在扶贫工作中,要有足够的思想认识,“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扶贫必须扶志,一定要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授人以鱼”要与“授人以渔”相结合,物质扶贫要与精神扶贫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精准扶贫,是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战胜贫困的勇气,树立靠自身努力脱贫的思想。立志用自己的双手、自己的聪明才智脱贫致富,而不是“处处说贫”,长久、扎实地工作,找到脱贫的路子和办法,贫困地区才能具备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最终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古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