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看像要饭的,近看是农科院的”是王辉的真实写照,“莫问前途吉凶,但求落幕无悔”是王辉对自己一生的要求。从2亩试验地起步到千万亩推广生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专家王辉始终坚持着他育种、育人、育魂的小麦人生,整整走了近半个世纪。
我们要学习王辉敢于承担,勇于负责的态度。因为自己青年时经历过自然灾害,没粮吃、饿肚皮的切身感受深深烙在心头。王辉由自身的经历感受推己及人,诞生出“学农业科技,不再让父老乡亲饿肚皮”这个单纯美好的愿望,心系父老乡亲,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种社会责任感。有了这样的责任心,便能认真对待工作,对工作中遇到的挫折不感到气馁,才能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精益求精。王辉明确了他身上的责任,并且全力以赴、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他的小麦事业。
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农业科研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别的国家的小麦再好也不定会适应本土环境的生长,要培育出好的小麦,必须要在借鉴国外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王辉正是增强科技创新意识,不断采用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地有新发明、新创造才能取得更大的科技成果,进一步促进国家农业发展。
要脚踏实地,勤奋严谨。骄人的数字、辉煌的成绩,是王辉多年来扎根麦田、辛勤奉献的回报和肯定。王辉的成功并不是他在自己的科研室里“纸上谈兵”做到的,而是他多次俯下身子进麦田播种、观察、记录、管理、收获的结果。“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只有忠于自己的事业,静下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脚踏实地,无悔付出,才能成就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莫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