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三江县老堡乡边浪村竹窝小学老师孙新平
孙新平,男,中共党员, 现年44岁,1990年9月参加教育工作,现在老堡乡边浪村竹窝小学任教。这位吮吸大山乳汁长大的农民儿子,二十年如一日,一直用朴实的心灵和执着的追求谱写着一曲曲扎根山区、乐于奉献的山乡赞歌,让青春和生命在大山深处闪光。
以德育为导向,为山区灌输新的理念。
1990年毕业于桂林师范学校后,孙新平舍弃了当时可以去南方发展的很多优越工作条件,怀着对山区教育的满腔热情与挚诚,选择到三江县第一高山――白云山下的古这小学任教,当时的工资仅仅九十元。他将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和胆小、羞涩的孩子们主动的交流,牺牲课间宝贵的休息时间和学生们一起活动、游戏。还经常利用空余时间走村串户进行家访,和家长谈心、谈家常、谈社会的变化,给偏远山区农民灌输了国家惠民政策及党的教育方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拉电线、修村级公路、建水池、改造茅房等,这些项目的实施,使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家家户户买了彩电、冰箱、洗衣机,有的还买了摩托车、小汽车,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例子,老百姓感受到了国家和党的恩惠。现在,我国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减免了学杂费,三江县乡村学生又有了免费午餐,家长们的教育负担减轻了许多,人民群众从改革开放中获得了实惠,共同享受了改革开放的成果。虽然孙新平只是一名普通教师,但他积极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好政策,好思想,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力量。
热爱山区教育事业,舍小家为大家。
参加工作以来,孙新平老师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工作。他认为,既然拿了人民的俸禄,就应该多为人民办事。2010年春季学期,他任边浪小学负责人,恰逢县教育局要对该乡各村校进行教学常规管理检查,工作较忙。而此时,他父亲却因重病要到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他哥、弟都不在家,他只得在星期六匆匆把父亲送到县人民医院,委托妹夫照顾。然后又赶回学校整理材料。在整理材料的一个多星期里,他也曾暗自流泪,心里想:如果父亲在医院有个三长两短,他们三兄弟都不在身边,这是何等的“不孝”啊!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自古以来,忠孝不能两全呀!孙老师一边努力工作,一边边默默忍受着心里的煎熬。经过他和教师们的共同努力,边浪村小学顺利通过了县教育局评估组的验收。
2011年春季学期,他任教毕业班数学、综合两科,教学任务重、时间紧。不巧的是他父亲在开学初又旧病复发,需要到柳州做手术治疗。在他父亲到柳州住院近一个月时间里,他没请过一天假,没旷过一节课。他以高度的责任感驱使着自己:上好毕业班的课,迎接全县统考、评卷。为此,他狠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拼命努力,他所教的毕业班综合科平均成绩排名全乡第一。这样的成绩真可真是来之不易啊!
无私奉献,美化校园,改善办学条件。
为了使学生能在优美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孙新平老师在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即1991年春季,就拿出自己的90元工资到古宜镇周坪口买回十多棵桂花树,到古这小学种下(当时他在古这小学任教)。如今桂花树已经成林,到了八月,桂花飘香十里,校园里鸟语花香。学生们在如此美好的环境里学习,心情十分愉悦。
2006年,在他的要求下,乡中心校又把他从沿河地区调到白云山下的竹窝小学任教。刚到那里,学校无水池,无卫生间,环境很差。为了改善这一状况,2008年,他先垫资3500元买砖、买沙,带领师生、家长一起搬砖、挑沙,牺牲了许多个双休日,修建了竹窝小学水池、卫生间、厨房,解决了全校师生的实际生活困难。在学校的周围,他又种下了几棵桂花树和柳树,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生在他的教育下,养成了讲卫生、讲文明、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多年来,孙新平老师坚持在艰苦的高寒山区任教,无怨无悔。他不懈的努力工作,也得到了上级部门和领导的认可。在1995至1998年连续四年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级。2005年春季广西小学数学应用知识竞赛活动中,他荣获区级竞赛指导一等奖;2009年、2010年党建工作中成绩显著,被评为老堡乡“八桂先锋行”优秀共产党员;历年来,多次被评为乡级先进教师。在荣誉面前,他并不骄傲,而是更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来之不易的荣誉。他说,今后他更要脚踏实地、勤奋进取,努力工作,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老堡乡党委 石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