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项重大政策 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
|
|
|
|
(专家学者解读《人才规划纲要》)
针对当前人才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新发布的《人才规划》提出了实施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等10项政策,以政策突破带动体制机制创新。十大政策透露出哪些新意?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参与《人才规划》编制工作的中国社科院人事教育局副局长潘晨光研究员和河海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系主任赵永乐教授。
政策一: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
专家解读:实行人才投资优先保证,是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持续发展和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地位的重大举措。一方面,新政策对国家教育、科技支出和卫生投入的增长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加大人才发展资金的投入力度等做出相应规定;另一方面,通过多种优惠政策加强人才开发。
政策二: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
专家解读:新政策重点突出了企业和市场的作用,贯彻了实践第一、人才培养以用为本的理念,通过“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等,建立更加紧密的产学研战略联盟。
政策三: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政策。
专家解读:《人才规划》对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人才,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提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
政策四:人才创业扶持政策。
专家解读:《人才规划》针对创业者在创业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设计了多项扶持政策。在资金等方面,解决创业者的融资难问题,如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业贷款等业务的规范发展等。在为创业者服务等方面,提出加强创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服务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在对创业者的激励方面,提出要制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的激励保障办法等。
政策五: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政策。
专家解读:该政策从科技人员培养、使用和激励角度,对职业发展路径、事业单位职员管理、科研管理、科技经费管理和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科研院所分配激励等做了制度安排。政策有四个亮点:一是推出以学术和创新绩效为主导的资源配置和学术发展模式;二是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办法;三是对高水平创新团队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四是提出有条件的城市可在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中优先解决青年科技人才的住房问题。
政策六: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政策。
专家解读:该政策亮点在于,一是提出扩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跨地区、跨部门交流任职范围;二是提出拓宽党政人才来源渠道,完善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选拔人才制度;三是提出完善党政机关人才向企业、事业单位流动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这些都为今后“三支队伍”的合理流动奠定了基础,打破人才身份、单位、部门和所有制限制,具有历史性突破意义。
政策七: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
专家解读:《人才规划》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提出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为吸引海外优秀人才,还提出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完善外国人永久居留权、探索实行技术移民等一系列制度。《人才规划》在重视把海外优秀人才“请进来”的同时,还强调要加快“走出去”,如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完善出国(境)培训管理制度和措施;建立统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和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平台等。
政策八: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发展政策。
专家解读:该政策在破除体制性障碍方面体现4个平等:享有平等发展权,平等享受政府在人才培养、吸引、评价、使用等方面的各项政策,在平等开发中共享政府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资金、项目、信息等公共资源,平等参与政府开展人才宣传、表彰、奖励等方面活动。
政策九: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
专家解读:该政策以促进人才发展为目的,以人才需求为中心,以方便人才为原则,以整合资源、转变职能为路径,展现了我国人才公共服务向一体化、现代化、市场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的总体要求。
政策十: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专家解读:该政策核心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保护知识产权。政策对知识产权提出了完备的保护体系和配套措施。(盛若蔚)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