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豆变成了‘金豆豆’!”同乐苗族乡高武村村民曹林英的这句话,道出了村子三年来的变化。走进高武村,连片的土豆田曾是这里的“冬闲田”,如今却是村民增收的“希望田”。2023年4月,林静到高武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她以村为家,把村民当家人,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诠释担当,在苗乡沃土上书写了一份饱含深情的“驻村答卷”。

林静与村“两委”、工作队员帮助老人户收割稻谷。
“组织派我来,就是要把‘战斗堡垒’筑在最前沿!”。初到高武,语言不通,环境陌生,千头万绪的工作并未让林静退缩,她深知,党建引领是打开局面的“金钥匙”。她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巧妙结合“我们的节日”等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党的二十大及系列全会精神的“养分”播撒到党员群众心田。在后盾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她和村“两委”团结协作,与工作队员并肩作战,积极围绕“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开展工作,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高武村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村风民风积极向好,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林静利用“三会一课”向党员群众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林静利用“我们的节日”向党员群众宣传惠农政策。
“土地不骗人,缺的是思路!”走访中,林静发现冬季稻田闲置率较高,如何把“农闲田”变成“效益田”,成为她日夜思索的课题。她与村“两委”、工作队员研究商讨,和村民反复讨论,最终确定因地制宜,推行“优质稻+小土豆”高效轮作模式,利用冬闲田种植本地小土豆,有效提升农田利用率,拓宽农户增收渠道。思路一变,天地顿开。她立即带领村“两委”和工作队员,通过微信群发动、入户走访等方式,积极动员村民参与种植;同时,邀请农业专家走进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小土豆种植技术要领和病虫害防治知识。
林静与村“两委”、工作队员入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
“以前发展产业全靠自己摸索,现在有了专家指导,技术有底了,信心也更足了!”村民粟万荣在参加培训后连连称赞。近年来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全村小土豆种植面积累计达70 余亩,亩产高达4000斤。

林静带领村“两委”、工作队员、村民们积极种植小土豆。
丰收的喜悦还没来得及细品,现实的难题已摆在眼前:金黄饱满的小土豆破土而出,却因“吃不完、存不住、卖不掉”成了村民心头的负担。成堆的土豆滞销在地头,不仅急坏了乡亲,也揪紧了林静的心。为帮助村民解决小土豆销售难题,林静主动联系后盾单位发出购买农产品倡议书,借助微信群、朋友圈爱心人士接力拼单,与工作队员自驾私家车将小土豆运往县城代销,累计帮村民销售小土豆近1.2万斤,打通山货出村“最后一公里”,让不起眼的小土豆一售而空。如今,小土豆蜕变成村民们增收的“金豆豆”,为实现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
林静在田里采摘小土豆。
“乡村振兴,就是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要做好农村工作,就要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林静的话语朴实而坚定。驻村的分量,不在纸面蓝图里,而在群众攒够学费的笑脸中,在土豆售罄的丰收里,在扎根田埂的每一个脚印里。三年来,林静用实际行动赢得民心,将“驻村干部”的身份从一份工作,变成了村民心中的“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