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换届风气监督 三江动态 侗乡党建 人才工作 干部工作 远教课堂 三江组工 理论研究 侗乡党旗红
  当前位置:首页 >> 三江动态 >> 文章内容
 站内搜索
最新新闻
· 《共产党员手机报》全新上线
· 【学习身边榜样•岗位先锋】吴美莲:退而不休守文脉 一生笃行践初心
· 【学习身边榜样 • 我们村的老党】向长敏:深耕沃野十七载 引领乡亲焕新颜
· 组织关怀护桑榆
· 凝心聚力“两个覆盖” 激活新兴领域“红色引擎”
· 【学习身边榜样 • 我们村的老党】吴运柳:党建织就和谐网 红心暖透幸福家
· 【学习身边榜样 · 我们村的老党】滚光德:乡村振兴路上的“领头雁”与“贴心人”
· 淬炼实干本领 赋能侗乡发展——三江侗族自治县2025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结业
· 县委组织部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以组工担当筑牢高质量发展政治保证
· 老堡乡老巴村:党建引领“四维发力” 苗寨振兴展新颜
热点新闻
· 【网络中国节•清明节】文明祭祀,平安清明
· 湘桂黔三省(区)四县共商平安边界建设 着力打造省际平安边界样板区
· 支部当主角 唱响产业振兴“重头戏”
· 广西首批!丹洲村荣获自治区级“金字招牌”
· 郭善习深入程村乡开展春季走访慰问工作
· 县委县直机关工委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机关宣讲报告会
· 三江县委党校召开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暨清廉机关工作部署会
《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点赞三江产口村:桂北侗寨的“红色动能”
 
发布日期:2025-11-18 |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 | 作者:覃宇祝

产口村:桂北侗寨的“红色动能”


千年古榕遮荫蔽日,百年鼓楼矗立村中,特色墙绘勾勒侗乡风情,议事长廊传来阵阵欢笑……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产口村,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近年来,产口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党员模范带动作用,让该村既有“颜值”又有“产值”,村党总支部被评为“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产口村也用实践证明党建引领下,传统村寨也可以焕发无限生机。


让引领从“独角戏”变为“大合唱”


“阿伯,别着急,您反映的排水沟堵塞问题,我现在就记下来,马上联系管护员处理。”清晨7点,村党总支部书记潘腾芳接到村民诉求,一边安抚村民一边在“联户账本”记录详情——这是产口村“党员联户”的日常场景。

产口村地处桂北侗乡腹地,全村497户1855人,以侗族、苗族人口为主,村党组织设1个党总支部、下辖8个党支部,71名党员构成基层治理的“主心骨”。为了提升治理和服务效率,每名党员结对10—15户群众,依托“收集—研判—处置—反馈”闭环机制,创新推行“三级共管”模式,进一步融合基层党组织优势与群众力量。

为激活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的热情,产口村采用“党员联户、模范带头、群众参与”机制,由党员牵头织密服务网,模范先锋激活共治动能,最终带动群众主动参与家园建设。

“这一机制的建立改变了过去‘干部干、群众看’的局面。”潘腾芳表示。

为了提升党建模范带动作用,产口村选拔23名党员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区”,分片区负责环境整治,帮“后进户”清理柴火堆、种植花草,带动邻居清理杂物,将“蚊蝇乱飞点”打造成旅游“打卡点”。如今,全村已建成8条示范巷道、60户示范庭院,以“党员带”有效推动“群众干”。

在党员带动下,村民还自发组建7支志愿服务队、汇聚200余名志愿者,依托“大喇叭、小圆桌、微信群”参与乡村治理。

2024年,鼓楼片区经“鼓楼夜会”商议后,12户村民主动拆除违建,腾出150平方米地块改造停车场;微信群通知村里要修建花圃,倡议捐款时,村民两天内就凑了5000余元,开工修建时30多名村民自带工具投工投劳;日常清洁行动中累计开展清洁行动50余场,参与群众3000余人次。

“以前觉得村里的事是干部的责任,直到看见党员带头拆自家违建、腾空间修停车场,才明白村子也是咱们自己的家。”产口村村民吴燕杰擦拭着清扫工具说。

党建引领下,党员和群众互帮互助、共治共享,村内各类事项的解决从原来的“独角戏”变成如今的“大合唱”,极大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让资源从“沉睡”变为“增收”


“现在知道了,把院子收拾得亮堂,哪是光图好看?那是真能赚钱、过好日子!”产口村“美丽庭院”示范户梁福成攥着卖竹笋的钱,笑得合不拢嘴。

过去,梁福成并没有将环境改造放在心上,平日里随意把废旧木料堆在院门口,直到看见邻居将院子打造成“最美庭院”,还吸引了一批游客和摄影爱好者,他再也“坐”不住了。

梁福成开始主动清理杂物、归置农具,还在围墙周边种植三角梅,并将自制的侗布、侗衣等手工制品摆放在庭院里。如今,他家庭院也成了“打卡点”,有的游客拍照时顺带购买一些侗族服饰,他家平均每月增收达1000元。

以“门前三包”为基础,产口村党员干部将“三清三拆”作为重要职责,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清理以及乱搭乱建拆除、废弃危房拆除等工作。

针对“三清三拆”中的“硬骨头”,党员干部联合“最美庭院”家庭户上门宣讲政策,给大家算“环境增收账”,让村民感受到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实际收益。截至目前,全村已拆除乱搭乱建15处、改建房屋3处,打造村庄美化点35处。

环境改善后,来村游客同比往年增长40%,三江油茶、茶叶、优质稻等农副产品销量提升35%,实现了“环境美”与“百姓富”的双向奔赴。

“除了发展‘庭院经济’外,我们村党总支以‘资源激活+业态培育’为抓手,党员干部明晰职责,通过资源变资产、资产变收益的转化,让资源成为村民的‘增收密码’。”潘腾芳介绍。


“我们如今的工作之一就是盘活资源,将收益最大化。”潘腾芳说。这些年,产口村党总支系统性推进资源整合,让零散资源聚成发展合力。首先,该村党总支通过利用闲置学校场地,建成全县首个乡镇级电商产业园,打造“良乡良品”直播间,进一步深化资源价值转化。

此外,产口村党总支通过盘活闲置资源,让产口大食堂在电商产业园内落地。“从广东回来在产口大食堂打工,每月能挣4000多块,还能每天陪着孩子,比在外面打工踏实。”在产口大食堂务工的村民马晓娟感慨说。如今,产口大食堂带动20余户村民从事餐饮、导游服务、民俗表演等行业,户均年增收2.5万元,让资源整合红利辐射更多村民。


让治理从“不足”变为“强劲”


“实行‘片区管护+双岗监督’后,咱村的花景就没重样。眼前的三角梅红得像泼了颜料,旁边的月季开得正旺,等秋天一到,风一吹,满村都是桂花飘香,就连墙角上的多肉,都养得胖乎乎的——真是四季有花,处处都是景儿。”产口村村民吴燕杰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介绍时,言语里满是骄傲。

作为花圃管护员,她每天清晨都要背着洒水壶浇灌她负责看管的花圃,日常除浇水、除草外,还认真记录《片区管护日志》,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反馈村“两委”,全力守护好花圃景观带。

为长效维护村容美景,产口村创新推行“片区管护+双岗监督”机制,将全村12处花圃景观带划分为6个片区,每片区明确1名村民担任管护员,同时设置“党员+村民代表”双监督岗,通过“随手拍”开展实时巡查,并对整改问题及时验收。



在该机制推动下,产口村人居环境实现从“点状美”到“全域美”、从“短期靓”到“持久靓”的质变。

治理模式的创新带来的不只是村容村貌上的改变,还有乡风文明的推动。

“‘积分存折’一推行,村里的风气跟咱村民的日子,都悄悄变了样。”负责积分管理的工作人员陆薪燕一边在登记本上写下“吴现金户简办喜事,获20积分”,一边笑着向围过来的村民解释:“这本‘积分存折’就是大家参与村级事务的‘成绩簿’,大到矛盾调解、简办宴席,小到清扫庭院、参与志愿活动,涵盖环境维护、移风易俗等12类事项,干了就能赚积分,攒够了就能去‘积分超市’换洗衣粉、食用油等生活用品,实在得很。”

产口村的积分制已带动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管理200余次,推动简化“吃节”、红白事等50余场次,累计为村民减少非必要支出超15万元。

村民吴现金家就是积分制的直接受益者。他家曾是当地出了名的“酒席大户”,过去每年婚丧嫁娶、“随份子”支出就超万元,既费钱又费力。

积分制推行后,党员干部拿着“积分规则”上门讲解,当得知“简办宴席可获20积分”,还能省下钱发展产业,他主动响应号召——儿子婚宴只请了至亲,没搞铺张排场。这一改,他就省下了2万元。此后不久,吴现金将这笔钱投入茶园扩建,实打实赚到了“产业钱”,还拿到积分,他也成为村里推行乡风文明的示范户。如今,产口村以“小积分”激活了村民参与热情,撬动了乡村治理的“大效能”。


上一篇: 下一篇:组织关怀护桑榆
 
中共柳州市委组织部主办 | 三江县委组织部承办│电话:2825584 | 地址:柳州市文昌路66号│邮编:545006 | 桂ICP备2021006142号-5 | 桂公网安备 45022602000010号
中共柳州市委组织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