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展开】
当前位置:首  页 > 理论研究 > 组工论坛 > 正文
感悟“2.2”米背后的“真谛”
发布日期:2022-09-09   |  来源:共产党员网  | 作者:孙治平 | 字体大小:【

近期,在浙江淳安县、湖南长沙县等地惊现高达“2.2”米的“巨型”水稻,“巨型稻”是由袁隆平团队与中科院夏新界研究员团队共同研发的一种新型水稻,具有产量高、耐盐碱的特点,可种植在河岸滩涂、盐碱地中,预计亩产可达1500至2000斤,对于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升粮食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挖掘“2.2”米背后的“艰辛故事”,树牢珍惜粮食理念,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保障粮食安全,关心关爱农民,守护“国之大者”。

珍惜“每一粒粮食”,倡导爱粮文明风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粮食充裕、百姓衣食无忧就会社会安定、国泰民安。从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水稻品种“南优2号”的问世,到耐盐碱、“2.2”米“巨型”水稻的成功研发,背后凝聚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无数从事水稻育种研究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他们不惧日晒雨淋,早出晚归,深耕田间地头,长年累月研究提高粮食产量的技术,只为让那“一株株稻穗”多产“几粒”谷子,让人民不再经受“食不果腹”之苦。珍惜每一粒粮食,就是珍惜科研工作者的“钻研”成果,也是尊重广大农民辛勤劳作的体现。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杜绝攀比之心,以节约粮食为荣、浪费粮食为耻,用餐点菜要“适量”,不可“摆阔气”“乱点一气”,吃多少盛多少;要做好节约粮食的宣传员,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粮食的“严重后果”,引导形成健康节约、文明用粮新风尚。

珍惜“每一块耕田”,守住管好“大国粮仓”。“一寸土地一对金,祖祖辈辈勤耕耘。荒山改变成良田,粮食丰收佑子孙。”每一块耕地的开发,都蕴含着祖祖辈辈“一把锄头、一把镰刀”埋头苦干的汗水;每一块耕地的收获,都为充实国家粮食储备作出贡献。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村壮劳力外出务工,造成农村劳动力缺乏,导致部分耕田出现“丢荒”的现象;同时也存在部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固然,“巨型稻”新技术的研发问世让河岸滩涂、盐碱地也成为“粮食生产地”,但河岸滩涂、盐碱地资源同样有限,且大规模开发种植并非短期内就能实现。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耕地荒芜、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深入群众家中“坐一坐”“听一听”,在老百姓的“日常唠嗑”中了解原因、把准脉络,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守好耕地“红线”,守住“大国粮仓”。要大力宣传耕地保护政策,鼓励农民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禁止占用耕地建窑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沙、采石、采矿、取土等;同时,持续强化农田水利建设,疏通“毛细血管”,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加强水利设施管护,加大对故意破坏、损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爱护“每一个农民”,落实惠民惠农政策。“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育秧、插秧、施肥、灌溉、喷药、排水、收割、碾米,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是广大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晶,是农民洒下的汗水凝结出来的果实。“2.2”米高“巨型”水稻在浙江省首次大面积试种成功,既是无数科研工作者专注田畴、播撒智慧的结果,也离不开农民的精心呵护。广大党员干部要牢牢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从资金、政策、人才等各方面强化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在思想上切实加深同农民群众的感情,尊重农民,保护农民;在作风上更加扎扎实实,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在工作上真正把农业放到重要位置,关心农业,支持农业。同时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惠民惠农政策,让每一份惠农补贴资金通过“一卡通”账户一次性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不断提升农民幸福感、获得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