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所联系的成团镇灵江村有一位老党员韦某,年龄已是78岁,但精神依旧焕发,当笔者与其谈到农村党组织建设时,韦老感慨地说:“现在在家的党员已经不多了,年轻的、有能力的党员都长年外出创业了,剩下我们这些高龄的党员在家,对组织来讲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了,再说,这几年村党支部开展的组织活动也少了,党的新方针政策我们也无法知晓。”
已有46年党龄的韦老的这几句话说出了农村党员的现况,特别是在乡的老党员,近年来,一些基层党组织只顾完成中心工作,极少开展党组织活动或走访党员活动,放松了对这些老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使一些农村老党员的思想觉悟不断下降,逐渐丧失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农村老党员形成的不良倾向,虽然有其文化低、修养差、自控能力弱等自身因素,但更主要的是教育和管理不力所致。一是基层党组织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基层党组织没有把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与农村经济工作有机结合,出现“两张皮”现象。部分党组织负责人认为,农村老党员大多数脱离了工作和生产第一线,他们活动范围小,影响力不大,对他们的教育可以放松一点,使这些不良倾向得不到及时矫正。二是基层党组织在管理措施上严重滞后。随着农村改革的推进,老党员发挥作用的舞台和载体发生变化,连一些老党员也认为:联产承包各管各,党员也没什么用了。而村党组织未能根据形势的变化,给老党员发挥作用提供新的舞台和载体。少数村党组织对老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没有严格按《党章》规定执行,严格执行了的,也是采取“一刀切”,没有针对老党员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和管理办法。三是农村老党员在教育管理上存在困难。他们居住分散,有的身体状况不好,行动不便,个别老党员性格孤僻,难以沟通。同时,由于老党员思想守旧,心理比较脆弱,更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习气的侵蚀。可见,要矫正当前农村老党员中存在的不良倾向,让老党员焕发出新活力,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用正确的理论占领他们的思想阵地,并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他们。
首先,对症下药,抓好帮教,使他们老有所学。对农村老党员中存在的不良倾向,应以帮助和教育为主,针对他们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的现实状况,开展“换脑工程”。结合他们年龄大、资历深的特点,突出抓好党的宗旨、信念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吃亏心态,矫正散漫心态和自负心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的进取精神。在教育管理方式上,应以村党员活动室为阵地,通过专题讲座、电教化教育和实用科技授课等方式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既要坚持标准,又要照顾老党员体弱多病、行走不便的实际,不要搞一刀切。比如,为减轻老党员的路途之苦,组织生活可到老党员比较集中的村子过;乡镇党校可以采取巡回教育的方式,上门培训老党员。有条件的村要拨出专项资金为老党员创造舒适的活动场所和设施,让他们老有所乐。
其次,分类指导,创造条件,使他们老有所为。对一些担任过村干部和对村里工作比较热心的老党员,年轻干部应就村里的工作,经常向他们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多让他们参与,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对那些身体尚好,搞开发性生产项目又有一定困难的老党员,可适当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增加其经济收入。对文化水平低、致富能力弱、缺乏资金的老党员,争取一定的资金扶持或贷款,突出抓好实用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提高致富本领,消除无奈心态,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村党组织还可以参照党员联系户的形式开展年轻年老党员结对帮扶活动,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既可使他们充分发挥余热,又可以通过他们的身体力行激励年轻党员努力工作,让他们老有所为。
再次,诚心帮扶,完善机制,使他们老有所养。现阶段,农村老党员大多数靠子女赡养,由于各自的经济状况不同,不少老党员的生活比较贫困,少数孤寡老党员的生活还缺乏保障。这些老党员任劳任怨为党的工作干了一辈子,年龄大了,组织上应在生活上多给他们关心。这些情况应引起上级党委的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比如,可以在农村建立“党员五保供养”政策,为困难老党员提供生活保障,让他们真正感到党组织的温暖。同时,要通过广泛宣传,营造敬老、爱老、养老的良好社会风尚。对那些年龄较大、体弱多病、已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党员,可定期给予一定的救济;乡镇敬老院应优先收养孤寡农村老党员,关心照顾好他们,给他们送去组织上的温暖。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从集体收入中拨出一定的资金,为老党员办些实事。同时,还要逐步在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老有所养。(柳江县成团镇党委 韦宝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