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就要过年了,民谣里讲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春节做豆腐的习俗在中国可谓历史久远,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做豆腐”这一习俗的来历。
关于豆腐的来源
豆腐是中国人的重要食材之一,更有人说,豆腐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一粒粒黄豆经过各种巧妙的工序,尤其是经过最后卤水点豆腐的神奇变化,最后变的白嫩如玉,细腻可口。
关于豆腐的出现,一说是在孔子时期便有了豆腐,另外一说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在安徽省寿县与淮南交界处的八公山上烧药炼丹的时候,偶然以石膏点豆汁,从而发明了豆腐。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诗中就写到:
种豆豆苗稀,
力竭心已腐。
早知淮南术,
安坐获泉布。
汉语中,豆腐的“腐”与幸福的“福”谐音,因此豆腐代表着“都福”的祈“福”之意,做豆腐也意味着人们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我们的祖先,总能把生活中的各种食材、事物与吉祥好运进行巧妙的结合,这也是老百姓的生活智慧。
春节做豆腐习俗的来历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实际上也是准备春节期间必备“年货”的开始。农村有句俗语叫“赶得上杀猪,赶不上磨豆腐”,意思就是磨豆腐一定要趁早。按春节的习俗,大年三十和初一都不能动刀,初二开始又有人来串门,所以从腊月二十五开始要做出年后四五天所需的全部吃食。
所以到了腊月二十五这天,人们将浸泡过的黄豆,用石磨磨碎,揉沫过箩去掉豆渣,煮沸用卤水点浆成为大块儿,然后再用布包好,压制而成。做好的豆腐切成小块放入加盐的清水里保存,供春节期间食用。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地方还保留着吃一口做豆腐剩下的豆渣的习惯,这个习俗也跟咱们前面说到的灶王爷有关,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看灶王是不是如实汇报了各家的情况,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希望玉帝在奖惩善恶时,能够给自己的家庭多一些的恩惠与福气。从这个习俗中,我们也能看到中国老百姓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随着时代变迁,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但现在很多的老百姓还会选择从市场上买一些豆腐回家,以此怀念我们祖先留下的传统习俗,并以此乞求新年福星高照。历史上腊月二十五这一天的民俗活动主要还有接玉皇、照田蚕、千灯节、赶乱岁等。
最后分享几首关于豆腐的诗词:
《豆腐诗》
元·张劭
漉珠磨雪湿霏霏,炼作琼浆起素衣。
出匣宁愁方璧碎,忧羹常见白云飞。
蔬盘惯杂同羊酪,象箸难挑比髓肥。
却笑北平思食乳,霜刀不切粉酥归。
《豆腐制品四咏之一》
清·胡济苍
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
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