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党代会的历史细节
——《党代会现场:99个历史深处的细节》简评
李颖撰著的《党代会现场:99个历史深处的细节》(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一书,通过对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称党代会)细节的挖掘,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回顾了党代会的历史,有助于广大读者深入了解中共历次党代会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和深化了中共党史研究。可以说,该书既是一部中共党代会史著作,也是一部浓缩的中共党史著作,一部生动的中共发展壮大史著作。
注重挖掘细节,将作者对党代会历史的研究心得融入具体细节的描写之中,是该书的显著特点。历史是由无数细节组成的,正是具体丰满的细节,才使历史变得生动可信。因此,在撰写党史著作时,既应注重宏大叙事,也应注重微观细节,透过细节去再现历史的真实。该书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比如,中共三大,陈独秀在作主报告时,承认自己对时局的看法不清楚,再加上容易激动,犯了很多错误;中共六大,“大字不识几个,连文件也看不了”的向忠发,却因为当过码头工人而被选为党的最高领导人;等等。这样一个个细节,增强了历史的可读性,加深了人们对历史的理解。
该书不但可读性强,而且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深化了相关问题的研究。比如,以往党史界在探讨中共二大时,往往只注意会议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对其他方面的贡献则很少提及。该书将中共二大的贡献归纳为至少创造了党的历史上的八个“第一”: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了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和主张,第一次明确阐释了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本思想,第一次喊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等。这种归纳拓展了党史研究视角。此外,作者认为中共五大对党的建设特别是组织建设作出了贡献,选举产生了第一个中央监察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并且针对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的右倾错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批判。中共五大的主要缺陷是对已提出的战略性原则缺少具体有效的措施,对武装斗争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形势的估计也存在盲目乐观情绪等。针对学术界长期以来对中共五大评价不高的情况,作者指出:对中共五大的研究需要放弃非此即彼、非好即坏的思维模式,须将历史上的人和事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中进行考量,既不苛求前人,也不一味地厚古薄今放弃原则。应当说,这也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罗平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