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丹洲镇通过“五突出五强化”,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取得较好成效。截至目前,丹洲镇丹洲村被评为柳州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红路村山洞屯、板江社区雷洞屯被评为柳州市乡村振兴示范屯。
突出高位推动,强化组织领导
丹洲镇成立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各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全体干部职工及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工作组,并结合实际制定出《丹洲镇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建设工作方案》,对照示范乡镇建设各项指标细化出产业、住房、教育等15个专责小组,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责任”,形成“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生态优先、产村相融”的工作格局,汇聚强大的工作合力。
突出因地制宜,强化规划引领
镇党委、政府始终牢记“两山”发展理念,严格“五大振兴”标准,科学绘制好丹洲振兴蓝图。一是广泛开展调研,民意了解充分。组织镇班子领导广泛开展换届走访、群众夜会、书记上党课等活动,到街头巷尾访村情问民意。2022年,共开展调研10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300多条。二是辩证编撰规划,民意吸收合理。聘请并加强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测绘院等专业团队沟通,将村情实际与群意愿融入到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中,形成“群众满意、科学可行”的规划。目前,丹洲镇已完成东风、西坡、六孟、江荷、合桐等五个村的整村规划。
突出产业带动,强化农民增收
丹洲镇坚持党建引领“三个三”“三个一”工程,突出抓好“七彩农业示范带”建设工作,形成振兴产业多点开花、多管齐下、多村联动的发展态势。目前,全镇共有油茶产业1.2万亩,实现“户均1亩高效油茶林”的目标,建成江荷古篮、合桐龙万山等千亩油茶示范基地,古篮油茶示范基地成为全区油茶“双千”计划现场会参观点并被评为2020年度广西巾帼脱贫示范基地;新发展黄花倒水莲产业332亩,累计覆盖群众300余人。同时,大力做好旅游产业文章,积极争取各方面资金近300万元,完成丹洲景区闽粤会馆修复、丹洲书院研学提升、丹洲古戏院业态提升等项目,进一步提升丹洲旅游基础、丰富旅游业态,2022年,丹洲旅游游客达70多万人次,创收5000多万元,丹洲村腊味飘香和东风村莲藕基地丰收场景荣登央视银屏。
突出乡风文明,强化乡村振兴“磐石魂”
充分挖掘、发挥丹洲古镇“廉洁、孝顺、诚信、勤劳”的文化优势,通过打造党建文化长廊、组建乡风文明宣讲队宣讲和开展群众夜会宣讲等形式,引导群众树牢“诚实守信、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理念,持续擦亮“文明丹洲”的金字招牌。尤其是在家风家训这方面,丹洲镇花大心思、下狠功夫将丹洲村打造成示范村,成功打造了清风长廊和廉政教育基地等教育载体,广泛宣传苏朝阳、费孝通、邓无畏等名人的清风廉政事迹和丹洲家训,让优良家风在丹洲蔚然成风,先后涌现出骆美娇、荣锦云等市县最美家庭。同时,丹洲镇结合三江县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争创文明城市”系列文明实践活动。推进志愿服务有序化、常态化、系统化。全年组织志愿者200多人次,开展了环境整治、政策宣传、抗洪抢险、敬老爱幼、扶困助贫、爱心义诊等暖心志愿服务活动50余场次,并结合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组织100多名党员干部,组建志愿服务队35支,入户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外来人员排查、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疫苗接种动员等志愿服务活动。在红路村深入推广积分制管理制度,切实营造丹洲文明“新风尚”,树立丹洲镇志愿服务品牌,构建和谐、互助的志愿服务氛围。
突出基础建设,强化支撑保障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原则,统筹用好一事一议、乡村振兴、惠民强农等方面资金,加大“路、水、电、网、房、厕及垃圾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力度,大幅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2022年,争取并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实施了各村油茶产业路、人饮、水利、旅游等项目,解决了群众长期想解决而不能解决的烦心事、揪心事。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计划在江荷村以及板江社区明清风貌街打造高档民宿,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民宿产业群,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